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实践。近年来,长治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四级联动、要素聚集、因村制宜、项目支撑、机制保障“六位一体”发展路径,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和效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系统化、市场化、差异化突破。
系统化
党建引领聚合力
四级联动抓落实
“我们在整合各村资源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设施农业园区,确保村村都有优质项目、有稳定收入、有发展活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上,屯留区上村镇党委书记常璟激情讲述,现场掌声阵阵。
上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确立以发展循环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线的发展方向,组织化推进、项目化实施,2022年全镇一半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长治市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立市委出题、县委答题的“双破题”机制,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专班具体承办的“双运行”机制,县委书记、县长齐抓共管的“双组长”机制,让党政同责真正见效。选优配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头雁”,开展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体系。
基层的问题不能只靠基层来解决。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过程中出现的规模体量小、组织化程度弱、市场对接渠道窄等制约瓶颈,长治市建立市级统筹组织、县级全面负责、乡镇组织实施、村级项目落地的四级联动机制。长治市委制定《全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任务清单》,出台《长治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做到市县有规划、乡镇有方案、村庄有项目。成立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发展协会,12个县区和62个乡镇分别成立了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为主导的市场主体和产业联盟,形成了“政府+平台+协会+合作社+农户”工作矩阵,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聚力、协会服务、联建共建,多途径多措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党建引领,四级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基层发展集体经济的“红色引擎”被点燃。今年以来,市级先后举办“践行‘四敢’,共富有道”乡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亮晒评”活动,参赛选手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述实绩、讲经验、亮做法、展风采,“比学赶超”氛围浓厚。
5238名致富能手、返乡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2775名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到村任职,长治市通过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村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党组织带富能力,以“组织力+市场力”集聚动能,绘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市场化
要素聚集增动能
规范运行蹚新路
微风轻拂,一股浓浓的醋香夹杂着花椒的麻香从会场的产品展销区传出,引来不少人一探究竟。“这是我们以花椒为原料开发出的一系列农产品。”平顺县阳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溪说。
产品展销中,前来参展的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实行产品细分,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和畜产品加工增值,实现从粮到食、从农到工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据统计,现场共有农产品860余种,涵盖粮食、中药材、畜禽、蔬菜、水果、酿造、休闲食品、农业机械、非遗9大类。产品适应个性化、高端化市场需求,既“特”又“优”,大家争相购买。
工夫在会外。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本质上是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市场。长治市强化市场意识、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发挥项目培育、人才引育、兜底保障作用,努力蹚出市域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共建共联闯市场。市县平台公司发挥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兜底服务等职能,投入7.3亿元扶持村集体项目;金融部门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36.1亿元。市场主体通过组团、联盟、联合等形式,先后组建8个电商产业园、18个产业联合体、78家联合社,带动832个村集体经济在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环节取得突破,实现“产、供、销”产业链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形成上下游有效联动、区域互促发展的有机整体,推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2.28亿元。
项目支撑兴产业。建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2436个行政村储备项目2562个,落地产业项目1057个,涉及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突出产业赋能集体经济,重点实施山西高粱产业集群、山西谷子产业集群、山西道地药材产业集群,平顺西沟中药材、长子宋村设施蔬菜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一批特优农业项目,确保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市场化程度提高了,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必不可少。
去年以来,长治市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市场交易整体溢价率超过30%;推进“清化收”,新增地源25.65万亩,新增资源收费8643.1万元,所有新增交易均纳入平台管理。同时,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分红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把分红率和分红占比纳入典型选树、评优评先、专项考核,有力推动集体创收,全市村集体分红1.47亿元,分红村536个,户均财产性收入增加900元,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还通过建立到村工作大学生担任报账员制度、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保险试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追究办法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风险有预判、防控有措施、止损有保障。
差异化
分类施策促提升
因村制宜谋共富
潞城区神泉村依托蛋鸡养殖与西红柿种植有机循环发展,村集体收入增加71万元。
沁县走马岭村建设休闲度假村,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
黎城县晋福村采用“1+6+N”托管模式,村集体收入增加95万元。
壶关县凤凰山庄和岭东村合作成立全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实现薪金、股金、租金“三金”分红。
武乡县兴盛垴村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地,让村里的小米通过电商变成“金米”,山货变身“香饽饽”。
……
市场化之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因为各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的不同,出现了差异化发展。强村如何更强?弱村如何不掉队?长治市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为示范村、提升村、薄弱村三个类别,根据集体经济收入总量、结构、增幅划分,以技术支持、项目倾斜、兜底服务等方式同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推介会上,长治市推介了6种发展模式,覆盖全市83%的行政村,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动集体经济收入新增4亿元。
资源开发利用型。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对村集体闲置的建设用地、机动地、四荒地、闲置资产等进行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收入。
产业发展带动型。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等形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设施大棚、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生产生活服务型。以生产托管为主,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以生活服务为主,为村民提供保洁保安保育、加工销售咨询等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物业经济租赁型。通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商业门面等,进行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文旅融合引领型。利用农村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开发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增加村集体收入。
联合发展创新型。通过整合各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村带弱村,企业加项目,项目促增收。
2022年,全市197个薄弱村全部实现收入突破10万元。壮大提质,多元发展,生机勃勃……一条具有长治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在形成。
集体经济活力足,乡村振兴步伐稳。踏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节拍,长治市按照省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大力弘扬“四敢”精神,在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上不断前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农村治理、农业发展的长治新篇章。
赵雪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