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沁水:奏响绿色崛起新乐章

  “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这首传唱已久的歌曲,节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它让我们记住了赵树理家乡沁水的秀丽风光。时光荏苒,歌声依然曼妙,时代赋予它更多新意。
  近年来,沁水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夯实生态家底,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不断蹚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最近一轮的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中,排名45个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县榜首,生态环保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同时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入选“中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用实践唱响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之歌。

千年古县力绘全新“匡庐图”

  夏日的沁水县城,青山如黛,碧水潺潺,满城绿意盎然,俨然一幅动人的城市山水画卷。
  如画般的景致不止在城市。放眼整个沁水县域,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衔,270万亩的密林尽染山川;一条沁河从东北部向东南部奔流而去,蜿蜒几十公里的水面闪耀大地。北部的青龙湖波光潋滟,候鸟翩飞;南部的历山舜王坪绿茵如毯、百花争芬。东部的“太行一号风光带”和西部的“百里画廊景观带”两条生态廊道上,南阳、下沃泉、樊村等秀美乡村星罗棋布,太行洪谷、大尖山、鹿台山等森林公园如翡翠般镶嵌串联……在这个相传诞生过北派山水画开山之作《匡庐图》的“千年古县”里,一幅更大、更新、更美的山水图景尽情铺展。
  “10年前,整个县城只有一座公园。而现在,我们形成了4个大型公园、16座主题游园组成的山水园林体系。”沁水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冯亮向记者介绍,“眼下,我们新一轮的生态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即将完工,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7座口袋公园推进建设,正全力向‘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迈进冲刺。”
  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沁水县强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举全县之力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整体性工程。近三年来,每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年均义务植树150余万株,累计造林面积666余公顷,完成村庄绿化130余个,通道绿化200余公里;年均完成草原生态修复400公顷、草原改良400公顷;“五水”同治发力,全县所有河道实现清水复流,沁河三个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标,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指标达标率稳定在100%。
  “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年保持在320天以上,跨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区行列,领跑全省第一方阵;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获授“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全国仅4处,山西唯一;高标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全县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106个村达到人居环境三星级以上标准;依山就水筑园,绿随人走置景,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6.4平方米。“一城山水半城园、三季有花四季绿”的蓝图已然变成现实。
  “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如画沁水”正不断刷新颜值,将美丽家园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煤田腹地勇答低碳“高分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25.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4.9%,煤炭实物消费量下降77.64%……这是2022年沁水县工业能源消费的成绩单。与此对应的是,全县原煤产量增长4.6%,煤层气产量增长8.8%,新能源发电量增长22.6%。
  居于沁水煤田腹地的沁水县,全县含煤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90.5%,年产原煤4000多万吨。但这样一个煤炭大县,却不断交出低碳“高分卷”。
  满眼绿树芳草,阵阵鸟语花香。这里不是公园,而是一座煤矿的矿区。“我们寺河煤矿早就是国家级绿色矿山,但‘绿’的可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煤矿宣传部负责人李学志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并介绍。
  指挥中心屏幕前,分明看见“黑金”滚滚,而在矿区里却难见分毫。“从采到运全程封闭式、智能化,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杜绝了环境污染。”李学志兴奋地说,“更重要的是,作为我国首座高瓦斯千万吨矿井,我们变废为宝,持续提升瓦斯治理和利用水平,取暖供电、自用外输,每年光瓦斯发电量就超过9亿千瓦时。”
  挖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寺河煤矿的绿色发展成效是沁水县强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的缩影。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该县全力聚焦煤炭产业提质增效,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5座,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15.6万吨,释放先进产能240万吨,建成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7处;充分发挥煤层气、风力、水力、光伏等绿色资源优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54兆瓦,年发电量超过26亿度,几乎达到了全县的年总用电量;全面推进“双控”和能效对标活动,全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4.7%;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全面推进“气化沁水”战略,全县居民用气覆盖率达到94%。
  倾心培育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沁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整改无望的“散乱污”企业全部取缔。依托占全国37.3%的煤层气资源禀赋,建立起集抽采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煤层气全产业链条。去年,全县煤层气行业产值达136.5亿元,同比增长29.7%。
  2022年,沁水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笃行逐“绿”的沁水,正不断踏响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生态产业驶进发展“快车道”

  小河边戏水,山脚下采摘。亲子农庄里种庄稼,布艺坊里学染织……6月3日,土沃乡下沃泉村的童年小镇又挤满了前来游玩、研学的家长孩子。
  “来了可不止一次了。这里环境又好,项目又多,大人都玩得特别开心。”一位家长高兴地对记者说。旁边的小镇运营负责人刘李斌同样乐开了花:“就这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各项营业额就超过了100多万元。团队研学的单子都排到一个月以后了。”
  吃生态饭,发绿色财。沁水县抢抓机遇、创新用“绿”,生态产业化不断驶进快车道,生态优势已然转化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精心谋划全域旅游大格局。累计建成国家级森林研学基地1个、森林康养基地4个、国家级森林康养人家18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6个、省级森林康养乡村9个,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52个康养村建设加快推进,即将开门迎客。去年,全县康养旅游接待350余万人次,收入突破6亿元。
  精心培育生态农业,特色种植、养殖等项目风起云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业”,全县共认定、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取得27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认证、4个地理标志认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农副产品品牌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去年,沁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增长8%。
  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沁水正持续积蓄和释放绿色能量,奋力奏响绿色崛起的新乐章。

本报记者王天晓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23期

  • 第2023-06-22期

  • 第2023-06-21期

  • 第2023-06-20期

  • 第2023-06-19期

  • 第2023-06-18期

  • 第2023-06-17期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