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是农业农村部监测的迁飞性、暴发性一类农作物害虫,二代为我省主害代,主要为害中北部春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根据我省一代粘虫成虫诱蛾情况,结合周边省份粘虫迁飞情况及省气候中心6月气候趋势预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省偏轻发生,在涑水河、汾河、文峪河、滹沱河、桑干河、浊漳河流域局部小气候适宜、落卵量大和管理粗放地块有中等为害的可能。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20万亩,为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及时预报。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低龄幼虫具有隐蔽为害的特点,全省各级植保机构应充分利用常规测报灯、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等监测工具,认真做好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密切注意周边地区迁飞动态。同时各区域站测报员要做好谷子田和杂草多的玉米田卵和幼虫系统调查,及早防范高密度集中为害,及时发布预报,指导群众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2.科学施药,及时防控。防治中要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3龄前。(1)成虫发生期:利用高空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设备、糖醋液等诱杀成虫。(2)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3)幼虫发生期:幼虫3龄前,选用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苏云金杆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郭慧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