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五月天,浅夏胜春烟。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来自山西省晋中市演艺有限公司的青年演员郑芳芳,凭借在晋剧《望海楼台》中对“敫桂英”一角的精彩演绎,以总票数第三名、女演员第一名的佳绩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舞台上,郑芳芳和晋剧均大放异彩,荣膺殊荣。
新的再创剧目
经典剧目的改编始终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戏曲史上许多流传广泛的故事与人物往往有着不同的版本与演绎。不同剧种的地域特色和演员的艺术特长都会对同一题材的剧目有不同的演出版本。才子佳人戏历来都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演绎的热门主题。其中负心汉王魁与痴情女敫桂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演绎成戏曲后,最早见于南戏剧本《王魁负桂英》,一时被推为“戏文之首”。后由明人王玉峰编写为传奇剧本《焚香记》,后演变为多个剧种的经典保留剧目。
参赛剧目《望海楼台》据传统晋剧《情探·打神告庙》改编而成,为演员郑芳芳参赛量身打造,小旦唱做工重头戏,亦是一场哀怨沉痛的悲情大戏。青楼女子敫桂英救济秀才王魁,并以身相许,两人海神庙盟誓互不负心。后王魁高中,休弃桂英入赘相府。桂英得知此情,万念俱灰,悲愤交加奔赴海神庙诉说怨情,以死相抗状告薄情郎。这部经典再创的剧目最能发挥演员的表演艺术功力,秉持了原作原有的、千百年来中国普通民众深刻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保留了原剧的人物性格和情节架构,在此基石上对情节和人物特别是敫桂英有新的心灵深度挖掘与发展。《望海楼台》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定情之物——古琴贯穿始终,在全剧的“抚琴遥祭”“飞书落琴”“泪别赠琴”“罗袖打琴”“香魂断琴”“抱琴探情”等戏剧场面来呈现“琴”与“情”的交融与纠葛,情的奔放和声的含蓄来推动情节情境发展,丰富演员的内心与外在行动。乐人易,动人难。冤魂复仇,在虚幻的形式中展现底层女子的反抗,惩恶扬善,以慰衷肠。既好听又好看,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舞台呈现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期待,由此把该剧的整体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推向新的高度。
敫桂英这一戏曲人物已经陪伴郑芳芳走过了30多个春夏秋冬,自12岁进入晋中艺校学习的第一出折子戏就是晋剧程派“嗨嗨腔”创始人程玉英先生亲自为她传授的《打神告庙》。后凭此剧荣获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山西赛区)金奖。作为晋剧程派“嗨嗨腔”的第四代传人,她用作品和荣誉行走在晋剧的传承之路上。特别是近几年在红色晋剧《战地黄花》和新编晋剧《庄周试妻》等大型剧目中的积累和磨砺,其唱腔和表演风格日趋成熟,如今终候梅花绽放。
她的戏迷如是说:“晋腔晋韵非常优美,特别是郑芳芳的表演及在高亢、激越的梆子戏中融入阴柔之美,结合娴熟的唱舞技巧,将敫桂英受尽负心羞辱演绎得淋漓尽致。郑芳芳唱腔古朴隽永、流畅悦耳,表演身段优美、端庄大方,细腻而不繁琐,传统表演身段、运腔、都有突破创新处,真是感人至深。”
戏在曲中,曲尽其情。戏曲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唱念做打,而唱功又是她在艺术上的特长,也在这些方面狠下功夫,从而在晋剧舞台上达到了一个别人没有到达的水平。其核心唱段“敫桂英劈开浪头愤打琴,断魂女声讨贼子向天鸣……”问天问地问海神,唯美的水袖弹琴、舞琴打琴和如诗如画的舞台呈现,通过七尺水袖的动作变化来表现敫桂英一腔冤屈却告官无门的悲愤心境。特别是技巧性较高的单摆转盘袖,正侧重叠转盘袖,直冲展翅飞卷袖,旋转的水袖风生水,下腰功、跪步功、梢子功、僵死功在剧情中与人物敷贴到位。继承嗨嗨腔的精髓,刚柔相济依字行腔核心唱段将敫桂英的内心世界在舞台上无限放大,极致的宣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融为一体,将这出悲情大戏表现得层次分明、声情并茂、恰如行云流水一般。
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推精品、育新人,促进戏剧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今年正值“梅花奖”创办40周年,首次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梅香四海,花开湾区,梨园英华绽放新时代。40年来香满乾坤,硕果累累,这些梅花奖获奖演员均活跃在全国不同地域,成为新时期中国戏剧艺术繁荣发展、传承创新的主力军。
“梅花奖”之荣誉不仅仅是获奖演员个人的荣誉。秉持冰清玉洁、梅花香自苦寒来、香满人间的梅花精神,更承载着梅花奖演员带领其剧种建设、剧团发展,其意义足以深远。1987年,田桂兰老师以晋剧《打神告庙》等参评剧目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23年5月,郑芳芳以晋剧《望海楼台》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晋“梅花”组队开展了“送欢乐——下基层”的慰问演出,在广州基层社区献上了戏曲演唱会,郑芳芳表演了晋剧《花打朝》选段。为时代创作,为人民演出,这是对伟大的戏剧传统谦逊又有意义的继承,也是对其剧种剧目一种实践性的传承。这是时隔20年,晋中市再次有晋剧演员获此殊荣,填补了山西省戏剧界连续三届无奖项的空白。对于山西省文艺界而言,可喜可贺,鼓舞人心。对于晋剧剧种建设而言,收获了各方热点和关注,扩大了剧种影响力。期待能够带动晋剧创作、生产、上演环环相扣的良性递增的生态发展。
新的时代赋予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晋剧艺术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的领军人,要坚定文化自信,用熠熠生辉的经典剧目促成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的基石。重视晋剧剧种的传承发展,薪火相传,保持剧种特色,守正创新,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用艺术创造力彰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魅力。
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