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去年6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地方主导、学校谋划、部门组织、院所实施”四级联动的校地合作新路径,与吕梁市离石区签约共建全国首家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吕梁分院,锚定吕梁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围绕离石区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一懂两爱”干部培训基地、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六大基地”,助力基层干部群众在广阔农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助力山西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教育培训农技服务
夯实乡村人才基础
“通过参加离石区‘励志青春振兴有我’培训班,我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全区发展战略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增强了自己投身基层一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7月3日,离石区坪头乡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白云跟记者聊起自己参加的培训班,难掩激动之情、感觉受益匪浅。
山西农业大学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吕梁分院成立以来,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群体,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颇受欢迎。截至目前,先后举办离石区村(居)“三员合一”人员培训班、吕梁市乡镇(街道)书记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培训班、关帝山森林管理局“廉政大讲堂”培训班、吕梁市农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示范培训班、离石区年轻干部培训班等多个培训任务,接待省、市、区单位观摩1200余人次。
2022年7月6日,吕梁市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同举办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荐对接洽谈会,山西农业大学选派农学院、园艺学院、动科院、经作所、玉米所、果树所、高寒所等学院和研究所的30余名专家教授,带来了17项业内先进技术,25种发展前景好、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为吕梁农业干部和乡镇书记答疑解惑、传经送宝。
“我们乡镇森林覆盖率高,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有什么推荐的作物?”“葡萄枝条发霉、发黑,到底应该选择哪类农药?”“玉米怎么能更有效地增产,除了大豆还能套种什么?”……150名乡镇书记带着一个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教授现场互动、当面对接。
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吕梁分院突出农科特色设置的会计、金融、财政、税务等方面的各类课程,都特别受欢迎。吕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欣宁说:“农大的师生们不仅在课堂上讲理论,还深入田间地头教实践,手把手传帮带,帮助老区人民共同谋划美好蓝图。”
乡村振兴示范区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吴城镇王营庄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是吕梁市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的产业振兴领军项目之一。
“我们项目区的智慧农业园区已经建成,今年渔稻共生投入生产,水稻5月份定植,周边开沟养的鱼虾鳖,由几个村的合作联社运营管理。东泰连栋温室里5月份种了3万株红掌、10万株草花,为国庆和过年销售做准备。”7月4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吕梁分院副院长张超给记者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情况。
王营庄村项目区,分为青年农场、智慧农业园区、东泰连栋温室三大区域,总占地面积800余亩。山西农大园艺学院团队充分结合村庄的资源禀赋,科学设计了这个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这里不光有种植养殖区,还有农产品交易中心、酒吧、咖啡屋等,是一个集文化展示、观光体验、特色餐饮、产业研学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乡村会客厅,以此助推消费助农、就业稳岗、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完全建好后预计可促进120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68个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集体平均增收2万元。
山西农大和离石区多次召开王营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论证会。2022年9月,随着示范区部分项目的完成,吕梁市农民丰收节在这里拉开大幕。山西农业大学举办了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现场俨然是一个高标准的“技术超市”,专家们具体讲解旱地谷子艺机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核桃林下套种绿豆技术等8项技术,对晋汾107、汾豆牧绿9号、晋彩糯3号、汾酒粱2号等8种产品进行推介,广大农民能够真切看到、方便选到、真正用到。示范区的油菜、萝卜、白菜、生菜等种植条块分明、色泽鲜艳,现场教学实操化、情境化,学员可以沉浸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
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步高说:“我们学校和吕梁市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我们的校地合作是旗帜性的、引领性的、标杆性的,助力地方人才成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离石区委书记廉海平表示,“希望通过合作,集聚一批优秀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产业项目,推动山西农大最新的学术理论、科研成果率先在离石试验示范、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随着各种培训会、技术交流会的举办,专家和当地农民频繁互动,吕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随着产品研发项目的落地,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农民收入,变成了真金白银的企业效益,更多的科技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
今年春耕时节,为引导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效益,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量质并举,吕梁市的93名合作社示范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等人员参加了“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内容充实、形式新颖、针对性和实操性强,和我的合作社经营关联度特别高,我觉得特别实用,有‘带着问题来,拿着答案走’的效果。”柳林县大自然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的张海平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山西农业大学已有20多个农业技术研究、产品研发项目在吕梁市落地生根。有的服务于农业生产集群发展,重点培育优质谷子、中药材、核桃、湖羊、肉牛等种养产业;有的服务于农业深加工,建立生猪、湖羊、肉牛标准化屠宰场,延长功能茶、小杂粮企业的产业链;有的服务于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李森说:“我们园艺学院派遣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建立科技小院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离石区园艺产业,引导当地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当地文化建设和农业发展。”
校地合作乘风破浪,乡村振兴击鼓催征。山西农业大学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吕梁分院的成立,对于吕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洼地、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乡村产业加速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价值,开启了校地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新范式,为全国乡村人才振兴培养树立了新标杆。山西农业大学乡村人才振兴学院院长郭建平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科教融合、资源集聚的优势,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