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真调研调真研才能有真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找出客观规律之“是”,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走向胜利的“关键法宝”。在河北正定,扛着自行车蹚过滹沱河,走村串户访民情;走遍闽东9县察实情,感知百姓疾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在浙江,走遍全省山山水水调研,亲自擘画“八八战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身体力行,在调查研究上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察实情、听实话。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纸上调研”“逆向调研”“虚假调研”的现象……凡此种种,皆是忘记了调查研究的初心。调查研究作为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带着真情实意开展好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新途径。
  真调研、调真研,要下足贴近群众“实”功夫。只有俯下身、沉下心,亲自察看、亲身体验,才能寻找关键、看出路径,才能防止材料掺水,数据调包,从而找出答案,挖出真金。调查研究既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只有带着真感情和群众密切接触,才能和群众“心贴心”。“四有”书记谷文昌为让东山县遍野披绿,拜群众和技术人员为师,与他们一起干活、一起流汗,找到了漫山蒙荫的“锦囊”;考古学者李毓芳六十余年间翻山越岭,进寨子、访村子,将阿房遗址毫厘不爽地写在研究著述上,为历史“拨云”。只有诚诚恳恳拜群众为师,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才能收获真知灼见,启发工作思路,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真调研、调真研,要下足实事求是“活”功夫。调查研究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真理,善于思考,以事实为根据,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设定调研目标、规划调研方法、吃透调研对象、开展调研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最鲜活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方。要坚持系统思维,既看先进典型、更看短板弱项,既要去富裕地方、先进典型寻找成功经验,更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全面掌握情况。
  真调研、调真研,要下足精准分析“细”功夫。真正的调研就是要把事情的全貌和真相调查清楚,把零散的情况和认识集聚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研究分析典型问题和具体现象中,一针见血地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结论,从而真正研在关键处,谋到点子上,为下一步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客观参考。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察言观色的“眼力”和起而行之的“脚力”。要多往困难多、情况杂、矛盾多的地方跑,多走走“自选路线”,多找找“视野盲区”,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始终秉持“绣花般”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发现的每个细节进行精准分析,最终赢得工作主动。
  真调研、调真研,要下足解决问题“硬”功夫。调查研究成效怎么样,关键要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调查研究重在实效,最终不只要看转过多少地方,更要看解决了多少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瞄准社会发展的堵点难点困点和群众心里的“急难愁盼”,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中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王早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10期

  • 第2023-07-09期

  • 第2023-07-08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7-05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7-03期

  • 第2023-07-02期

  • 第2023-07-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