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瑞强)7月16日,在山西能投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屯留示范项目现场,已矗立起4座高12米、容积达50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罐,世界领先的三级膜提纯装置已完成调试,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有机肥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收集的农业废弃物秸秆及畜禽粪污即将转废为宝……随着工程建设接近尾声,项目即将进入带料联动调试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由华远陆港集团所属的山西能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建设。今年以来,企业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循环项目建设。
山西能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牛海晖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公司在长治布局建设的第二个生物质能项目,总投资1.89亿元,占地面积100亩,项目核心工艺全部采用国际领先的中温湿式厌氧发酵技术设备,并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搭建起产学研用平台。每年可处理农作物秸秆8万—10万亩、畜禽粪污4万—6万余吨,生产生物天然气650万立方米、生物有机肥2.75万吨、液体水溶肥1万吨;碳减排3.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万吨。从根本上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处理、资源利用、再生循环,对推动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据悉,近年来,作为我省首家专业从事有机固废处置及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的示范企业,山西能投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股份有限公司因地制宜率先在我省原平、沁县、屯留成功落地了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围绕绿色低碳形成了生物质有机“气、肥”创新研发与应用生态,初步构建起生物质能项目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