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在娄烦县尹家窑村,村民李计生和老伴利用自家院落精心种植高品质蔬菜,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致富增收。今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家“方寸地”变为“致富园”,蓬勃兴起的庭院经济不仅高效利用了农村房前屋后的院落及周围闲散土地,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人居环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我省娄烦、静乐、陵川等地,陆续涌现出一批利用自家庭院发展果蔬种植、特色加工、餐饮民宿等产业的示范村、示范户,其中,静乐县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集中连片打造1418户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户,并提出“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的农家小院“五个一”模式。这种百花齐放、灵活多样的庭院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庭院经济贵在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庭院经济没有一定之规,只要符合用地政策,则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当地政府可在规划引导上多出点子,帮助农户做好产业和业态选择。比如,在发展特色种植中,可以打造一批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发展特色生产生活服务中,可以利用自有庭院设立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等。以陵川县为例,该县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引导沿线村庄大力发展“农家接待”;依托境内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依托道地药材,打造集中连片“药材园”,带动全县70%的农户在家门口种药材、采药材、卖药材。无论选择哪种产业和业态,都须立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突出乡土地域特色。
发展庭院经济重在坚持市场导向,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有效联结产业链。庭院经济虽是基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但也需要走联合经营、规模发展之路。只有提高组织化水平,引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主体,把小庭院纳入到大市场,促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庭院经济市场竞争力,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如浮山县就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帮扶车间等,将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促进企农合作共赢。
发展庭院经济关键要尊重农民意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归根结底,无论是庭院生产,还是庭院经营,农民是主体,要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充分了解留守农村的半劳力、弱劳力现状,通过针对性强的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消费帮扶、资金奖补,激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帮助他们不出远门就可以增加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小庭院蕴藏着大潜力,小庭院也承载着回得去的故乡和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实践证明,庭院经济虽然只有“一亩三分地”,但也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联结大市场,必将会释放大潜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陈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