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就业

高温下,那些忙碌的身影

  • 郭思阳(右)和同事拆蒸发器盖板。

  • 梁豪鹏在灌顶测量液位高度。

  • 吴舜迪(右)和同事赶往下一个外业测绘点。

  • 王玲(左)在清理河道垃圾。

  •   

    编者按:
      从铁路维护人员奋战一线,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到交警巡逻值守,维护交通秩序;从工程施工人员挥洒汗水,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到“三长”巡护检查,严保生态安全……烈日下,他们坚守在工作岗位,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用默默的坚守诠释不忘初心,用担当体现职责使命。

    空调检修工
    精心打造舒适环境

      “思阳,登顶作业一定注意安全,清洗冷凝器要看制冷剂够不够,冲水要严控角度,不能溅到压缩机和通风机上……”在太原车辆段太原库检车间,空调组工长王磊边叮嘱边把登顶证交到甲班丙组郭思阳手中。
      空调组共有35人,负责全段太原地区客运车辆空调机组维修保养,及电茶炉、蓄电池的专项维修工作。每年暑运期间,太原车辆段对列车空调设备进行集中检查维护、清洁保养时,都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候。今年29岁的郭思阳进入铁路工作只有五六年,但已是专项修组业务过硬的“老师傅”了。
      “烟台至太原的K1291次进入15道,车辆具备作业条件,空调组可以登顶检修。”对讲机里值班员话音刚落,郭思阳和同事就已来到列车组的最南端。今天他和靳晓锋负责列车的9到14号车厢。
      装防护号志、架攀登梯、穿安全绳、挂接触网……郭思阳迅速爬上近5米高的车顶。此时,列车空调的余温还未散去,加上太阳暴晒,车厢顶部的温度攀升到五六十摄氏度。虽然穿着厚底的绝缘鞋,踩在上面依然有阵阵灼烧感。
      “一二三,起。”郭思阳和靳晓锋合力将几十斤重的蒸发器盖板逐一拆下,放在指定位置。列车空调设备长时间高功率运行,积攒的毛絮灰尘等杂物较多,要用电动喷枪将清洗剂喷洒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上清除顽垢,再用水管清洗附着的毛絮灰尘,才能确保空调机组制冷效果达到最佳。
      由于作业方式和圆弧车顶的特殊性,郭思阳和同事只能在30厘米大小的空调机组上完成空调装置检修的20多道作业工序。“车间配属范围内有20多列近400辆空调客车,每辆车都需要清洗检修30分钟左右。在大风、下雨时候是不允许登顶的,加上许多车次进库时间短,尽管单位最大限度调整作业计划,但在烈日下作业也不可避免。为此,车间还给我们提供了解暑药和西瓜等福利。”郭思阳脸上淌下的汗珠很快被干燥的工作环境烘干。
      车厢内的回风口、温度传感器、回风滤网等也是空调组的重要清洁点。郭思阳仔细拆卸、消杀、晾晒,并换上干净的新风滤网、回风滤网。
      “只要旅客们舒服,我们热点、累点都值!”郭思阳一口喝光了段里放置在休息点的绿豆汤,又匆匆提起黄色供电牌,和同事一起对列车整个空调系统进行相关功能检测。

    计量化验员
    注重细节把好关口

      烈日高挂,热浪袭人。入夏以来太原市气温居高不下,中铁十七局物资公司石油公司的超万立方级油库库区运转有序。
      “高温期间,不仅是用水用电的高峰期,也是用油的高峰期。我们这里有14座立式储油罐,能储1万多立方米的成品油,主要供应重黔、集大原等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和省里200余座加油站。”油库管理部部员梁豪鹏和同事一起提着装有计量工具的小桶,朝油罐区出发。
      梁豪鹏的工作必须爬上油罐顶部,采集罐内油品样本,进行化验检测,同时计量、核对油罐内油品入、出库量以及存量。每个罐每天都需要测量一两次油品指标。下半年出库量比上半年大,测量密度也随之增加。“罐内液面测量,失之‘厘米’,差之一吨,不容有失。虽说我们中控室能实时获取每个储罐液位数值变化,但人工定期测量比对校准仍是我们油库管理工作的‘必要项’。”
      罐体外,钢制台阶盘旋而上。梁豪鹏一口气上到罐顶,打开取样口,开始取样、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在记录本上。“为了不产生静电,我们不仅要全程佩戴厚厚的橡胶(防静电)手套,使用量油尺也必须保持固定速度。下放不能超过1m/s,上提不能超过0.5m/s。天越热越要注重细节,把好每一道关。”梁豪鹏仔细摇着量油尺。
      烈日下的罐顶像个大蒸笼,梁豪鹏穿着特制耐高温劳保鞋踩在滚烫的罐顶上,被汗水浸湿的工作服干了又湿,脸上的汗珠不停下滑,可落地还不到3秒就被蒸发。经过半小时的操作,他和同事从钢制连接桥到达第二个罐顶开始作业。
      “这种浅色的工服是公司去年给我们新配的。以前深蓝色的太吸热,新工服好了很多。”按公司要求,定时在“暖心驿站”员工共享休息室里喝水的梁豪鹏开心地说。
      驿站是该公司为保障员工高温期间作业安全设置的,里面有座椅、空调、冰箱、饮水机、插座等基础设施。“不仅如此,我们还调整测量作业时间段,采取轮班作业的模式,非必要尽量避免高温时段作业。”油库管理部部长罗斌表示。
      短暂整修后,梁豪鹏又戴上厚重的安全帽登到罐顶取样检测。不远处,负责库区巡逻、设备检查等工作的同事也不间断地在罐区、付油区穿梭忙碌。“只要能保证用油安全,我们做的努力就都值。”

    外业测绘员
    脚步丈量表里山河

      7月17日早上7时,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一测绘院外业作业员吴舜迪和组员匆匆吃完早饭,赶往文水县外业测绘现场。
      太阳尚未升起,热气已扑面而来。打着赤膊尚且嫌热,他们却用长衣长裤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黝黑的面庞。
      几个点测下来,吴舜迪的衣服已经半湿。“每天一幅作业图、25平方公里、20个左右的点位,一天下来跟洗澡一样,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说着,吴舜迪蹲身在石头上喷涂标记。其他组员在标记位置,支起GPS测量仪,获取每个标记的地理坐标。“我们中午测到哪里,就在哪里吃饭。树荫下、山坡上、沟谷中,一桶泡面,一壶水,10分钟就能搞定。”吴舜迪把自己缩进山头灌木的树荫里吃午饭。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山头,选点测量,天黑前完成了当天所有的测点任务。
      “出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段时间气温高,我们出发前都会看天气预报。持续高温时,就将作业时间改为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左右。高温时段,大家或回驻地或就近休息,再或者把外业测量转成内业编辑。”第一测绘院第二测绘中心主任李文强仔细检查着作业车辆内配备的藿香正气水等日常用药。
      按照基础数据更新需求,省测绘院今年要完成包括太原、吕梁、运城、晋中4个测区,全省二分之一以上区域、约8万平方千米外业像控点测量工作。从4月到现在,省测绘院各作业队伍借助自主研发的“测绘云”App,已完成6万平方千米的工作任务。
      “热”并快乐着,是外业测绘队员的职业常态。“这个工作比较辛苦,一年中除了特殊节日和无法测绘的天气,几乎都在野外出测。夏天晒、冬天冷,穿梭在山间地头,日行几万步是家常便饭。可一想到能为美丽山西建设出点力,就觉得这点辛苦值!”作为“测二代”,吴舜迪在父亲和身边“老测绘”的影响下,丈量山河的脚步越走越坚定。

    巡河员
    用情守护碧水清波

      翼城县连日的高温,让总在浍河河道溜达的王玲又黑了不少。
      “从西王桥到西梁壁,3公里长的岸堤我最熟悉,是我巡河工作的责任范围。”还没到上午9时,67岁的巡河员王玲早已从唐兴镇城南村的家中来到河道附近。
      作为一名巡河员,王玲每天都要对分包辖区进行巡查、记录、上报,及时对河渠水面和堤防渠岸上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并对河渠管理范围内的乱倒、乱排、乱占、乱建等行为进行制止。
      “别看只有3公里的距离,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一天能走出好几倍的路程。”王玲翻出手机中昨天的巡河记录,显示行走了14公里多,比实际距离多了近5倍。
      探钩、回拉、装袋,一钩一拽间,王玲的两颊和脖子便渗出了大滴汗珠。“我每天必须把河道保洁、巡护到位,心里才踏实。河道上温度比户外实时温度高得多,我虽然按规定改成早上或下午巡河,也依旧很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工作说不辛苦是假的,可咱既然干了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责任。”王玲又把遮阳帽向下摁了摁。
      入夏以来,当地提醒53名巡河人员尽量将工作时间调整为“做两头歇中间”,尽可能避开阳光最强烈、温度最高的时段,并多次召开防暑宣传教育,对巡河员开展中暑急救知识集中培训。
      “我们巡河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王玲说。每年进入汛期,特别是暑假,只要下大雨,王玲就每天守在河岸边,时刻巡护,生怕有孩子们玩水遇险。
      这一巡,就是3年多。几年来,看到自己巡护的河道环境越来越好,王玲觉得再苦再累也值。“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不巡河的时候,我就在村里宣传保护河流和河道的益处,号召大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只要我坚持下去,浍河的碧水清波一定会越来越动人。”王玲笑得很甜。

    文图:张丽媛 邵南 高淑虹 宋榜娟 张晋彤 李欣越提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3期

    • 第2023-07-22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6期

    • 第2023-07-15期

    • 第2023-07-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