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为“涉旅文保单位”)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就要补齐“冷”“热”不均的短板。一方面,在相对热门的涉旅文保单位的发展中,一些核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超负荷运营现象。这种超负荷运营现象,既是涉旅文保单位的资源发掘与延伸尚有欠缺的表现,也为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指明了聚焦点。由于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尚有欠缺,使得各种投资聚焦于或扎堆于热门的涉旅文保单位中的核心资源,进而生成了热门的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超负荷运营、超能力接待等不可持续现象。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思维,引导各种投资理性审视热门的涉旅文保单位中的核心资源,做出有利于热门的涉旅文保单位中的核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审慎投资。另一方面,相对冷门的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则较多地表现为“原材料化”的发展态势,其文物资源有的少人问津,有的则是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展示型阶段,延伸开发利用尚需加力。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各种投资放长眼光,满腔热情投资相对冷门的涉旅文保单位中的核心资源。
  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就要补齐分布规律与资源禀赋不平衡的短板。如果说“多而散”是大部分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分布的普遍特点,那么,“孤而单”则是市县级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在内容丰富性上与资源厚重程度上的局限性。这两大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涉旅文保单位助力文旅深度融合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困难程度。特别是许多地处偏远地区的低级别的孤岛型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开发难度更大,社会承接力量投资意愿不强,只能以展示性为主。为此,我们要下大气力补齐分布规律与资源禀赋不平衡的短板,积极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发展和活化。
  大力推进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发掘与延伸,就要下大功夫着眼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学术延伸。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作为不动产性质的文物,自己是不会说话的。要让涉旅文保单位的文物说话,并讲好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故事,就需要依托学术延伸去阐释,把涉旅文保单位的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提炼出来,表达出涉旅文保单位的文物包孕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推进涉旅文保单位的文物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考古价值、考证价值向审美价值、娱乐价值、市场价值的融合和转化,推进专业考察、小众旅游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对自然资源、文保资源与旅游需求的多元复合要求。

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
  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就要进一步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人是具有第一性的要素。要调动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参与力量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搞好文保人员与经营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涉旅文保单位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就要进一步提升相关发掘与延伸手段的多样性。涉旅文保单位助力文旅深度融合,要求的学科众多、覆盖面广,对科技含量的需求高。为此,我们要依托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来支撑涉旅文保单位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一要加强跨界合作,根据涉旅文保单位自身的文物资源禀赋,发挥出只此一家的特色和优势,讲好文保故事,彰显涉旅文保单位的独特魅力。二要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转化与发展的可行性、易复制路径,推进智慧涉旅文保单位建设,创新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展览展示。三要从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多元发现中拓展符合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展现符合历史真实的场景、满足广大游客充满时尚感的消费心理。(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王青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3期

  • 第2023-07-22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6期

  • 第2023-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