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久久为功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①

  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设美丽乡村。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20年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千万工程”深刻重塑了浙江农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绘就了“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美丽画卷、幸福画卷。
  省委书记蓝佛安在省委常委会主题教育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交流研讨会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千万工程’经验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全省‘三农’工作规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金钥匙。要准确把握推广这一经验案例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科学方法和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广运用,着力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
  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万工程”实施之初就是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推动,以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农村“脏乱散差”等民生问题为起点逐步推进,瞄准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效衔接,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决策的根本标准,时时处处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谋,从群众需求、民生福祉出发,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千万工程”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省各地农村发展阶段不同,农业禀赋各异,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但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要立足实际,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强迫命令,以问题为导向对症开方,细化实化具体路径方案。当前,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调研,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坚持统筹推进,把握好节奏力度,以务实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发展路径,推动万千村庄实现美丽蝶变。
  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必须要弘扬“钉钉子”精神。20年来,“千万工程”见证了浙江环境之变、村庄之美。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靠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靠的是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毅力和勇气。这就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钉钉子”精神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在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出新,坚持不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让“千万工程”点亮希望的田野,托举起万千农民群众的幸福。

康梅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30期

  • 第2023-07-29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3期

  • 第2023-07-22期

  • 第2023-07-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