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共同关注】小市场服务大民生

  • 古交市零工市场由原长途客运站改建而成,服务大厅面积1100平方米,通过“线上+线下”为求职者及用工单位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 本报通讯员摄

  • 襄汾县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在为群众讲解政策。李现俊摄

  • 万荣县零工市场服务专员正在帮助求职者完成个人信息录入。本报记者周明飞摄

  • 来自万荣县各乡镇的50多名劳动者正在参加零工市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本报记者周明飞摄

  • 大同市云州区零工之家工作人员为求职者讲授职业技能。李瑞英摄

  •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零工就业,体大面广,构建具有更大广度、深度、温度的零工市场,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今年,我省把“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作为集中精力办好的十二大民生实事之一大力推进。各地以零工市场为平台,解决了过往市场靠自发组织、缺乏有效管理、信息不对称、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建好就业“蓄水池”,创新就业“增长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帮助群众逐步从“好就业”走向“就好业”。

    厚植灵活就业沃土
    ——我省各地大力推进“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

      从服务员、建筑工,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所需,零工行业成长迅速,传统的“马路市场”已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如何更好地保障零工群体的劳动权益和劳动尊严?如何改变“马路市场”自发形成带来的种种弊端?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在服务零工对接方面的作用?
      自全省首个零工市场落地运城以来,我省围绕“政府建设、规模适度、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把握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发展新趋势,大力开展零工市场建设,全方位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公益性综合就业服务,让零工人员就业有门路、服务有平台、权益有保障。

    畅通信息
    缓解群众就业难

      “以前打零工,多是靠亲戚朋友。今年年初,我通过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在忻州天绿源有限公司的帮扶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很不错。”谈起零工市场带来的变化,家住忻府区怡居苑的赵园友感触颇深。
      为了给更多的人创造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忻府区人社局组建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并立足实际,聚焦产业企业用人需求,推动零工市场科学布局。
      在深入调研分析现有和潜在灵活就业人群地域、产业分布等情况基础上,忻府区人社局择优选择交通便利、人员求职相对集中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搬迁集中区——怡居苑设立忻府区零工市场(零工市场服务中心),同时向外辐射设立三角道零工驿站、古城零工驿站、怡居苑零工驿站,实现供需融合、特色发展。
      家住长治市的张皓楠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段时间,他一边为考试备战复习,一边在零工市场寻找着合适的日结工作。
      “我可以在零工市场小程序上发布自己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程序上和用工单位直接联系,很方便。”张皓楠告诉记者,7月初,他刚刚在潞州区复兴社区参加了半个月的家具安装,工资日结,每天150元。作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他还从事着一些动漫后期制作、家具设计等相关工作,零工市场给他提供了多元的就业机会。
      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匹配,“一站便知就业事”的零工市场,真正为劳资双方架起了“一站式”就业服务桥梁,确保了岗位信息的高效、双向匹配。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我省市级零工市场实现全覆盖。今年,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系列决策部署,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年内将建成117个零工市场。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公益性零工市场88家,建成覆盖率75.2%;其中,已试运行的57家,运行以来累计提供零工岗位70466个、服务零工54218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牵线搭桥
    破解企业用工荒

      “昨天刚发布的信息,今天就已经有5人到岗了。”谈起招工效率,闫泽波满脸笑容。
      闫泽波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昨天刚刚发布一则招聘信息——需要多名铺砖工人,要求有工作经验、技术好。
      “之前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招聘会发布招工信息。”潞州区零工市场建成之后,用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闫泽波介绍,过去招聘信息大多是通过大伙儿口口相传,现在有了零工市场这个专业的平台,招聘和应聘信息相对集中,不仅就业的人群年轻化了,而且非常有针对性,应聘者对于从事工种很熟悉,立刻就能上手。
      步入忻府区零工市场大厅,登记服务区、洽谈区、政策咨询室、零工培训室等服务区域“各司其职”,“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管理标准”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构筑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用工关系”等标语纷纷上墙,让灵活就业政策一目了然,为灵活就业人员打造一个“温馨港湾”。
      除实体服务平台运营外,忻府区还利用“忻零媒”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招工找活“点对点”精准对接。同时,畅通线上线下等权益维护渠道,指导督促用工主体依法合规用工,多方位、多角度为灵活就业人员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实现零工市场服务全天候、不打烊。
      不仅是搭建场地、发布消息,各地的零工市场在运行中更看到了求职者的痛点,发现了市场中的难点。
      分析市场需求、根据个人情况,零工市场将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进一步升级服务的重要抓手。
      结合县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实际,陵川县在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内建成了零工市场。建成以来,陵川县零工市场持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提质升级改造,购买了一批全新的专业实训设备,成为为陵川县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实训场所。
      贴心的惠民服务,让“零工市场”变成了百姓信赖的“零工之家”。

    筑好后盾
    务工权益有保障

      “现在不仅不用路边‘趴活’了,工作中遇到了难题还能及时帮我们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晋城市的王师傅是一名泥瓦工,谈起零工市场的作用后,王师傅止不住地夸赞。
      原来,在城区西街街道北大街社区零工市场推荐下,王师傅和同伴们很快找到了工作,在某建筑工地负责地面水泥找平、砌墙等。然而在完成工作后,该工地以质量原因要扣除每人200元,经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同工地负责人协商后,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晋城市城区零工市场负责人梁志恒告诉记者,发展“零工经济”,要保障好“零工”的权益。在对接中,他们根据零工的年龄、工作经历等情况,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工作,并与用工方沟通,保障零工的报酬等合法权益。同时,还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安排了法律顾问,帮助解决纠纷和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零工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增加就业零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灵活就业中,如何平衡企业用工成本与零工权益保障一直是个难题,而零工市场恰好可以成为企业与零工之间的“润滑剂”,在提供常规就业服务的基础上,配套设立法律服务点提供专业服务,不但为零工找活搭建了对接平台,满足了其多元化就业需求,还为他们依法维权提供了指引和保障,能够有力促进零工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梁志恒表示,目前市场正和保险公司接洽零工按日投保的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障零工的务工安全。随后将深入各个用工企业,全面了解掌握用工环境、劳动强度和薪酬待遇等,真正强化权益保护服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灵活就业人员保驾护航。

    苏晓晨 段伟华 高建华 李楠 张谦
    郑璐 郑娜 高桦 黄川川 吴艳斐

    万荣县零工市场从“ 零 ”到“ 灵 ”

      “听说零工市场能找活干,我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不久前的一个早上,万荣县零工市场迎来当天第一名求职者王志国。“您需要在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库做一下登记,写上您的姓名、年龄、擅长工种、联系方式,我们有适合的工作,就马上通知您。”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王志国。
      今年45岁的王志国因要照顾家中的父母不便外出务工。听说万荣县零工市场可以帮助灵活就业人员找工作,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求职,没想到登记后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上岗通知。“以前要想找点活,除了亲戚朋友介绍,就是在路边等,现在有了零工市场,随时获取用工信息,这可太方便了!”
      零工找活难,难在就业信息不畅通。为了破解灵活就业者找活难和用人企业用工难的双重难题,自2022年开始,运城市万荣县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为有灵活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提供推荐工作、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多项免费服务,助力他们实现就业。
      “线下,依托零工市场,我们努力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双向奔赴’的桥梁。线上,我们开发了‘万荣就业’小程序,对接全省零工就业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匹配,让企业和求职者无缝衔接。”万荣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伟介绍,为了挖掘更多就业机会,万荣县在零工市场大厅内设置了网络直播带岗平台,并在14个乡镇就业服务站、5个社区配备了智能求职一体机。“直播带岗平台还可以远程面试,求职者可以进入面试房间在线与企业实现面对面沟通,即时达成就业意向。有了大厅和乡镇安装的求职一体机,灵活就业人员用身份证一刷,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进行精准选岗。”
      万荣县零工市场从“零”到“灵”,不仅依靠线上线下的互动协同,还根据县域产业特色、劳动力群体特点,吸纳了盈鑫电子零工、非遗手工等灵活用人企业入驻,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弹性用工需求。
      家住县城的孙晓丽在一家服装店上班,收入不算高,但闲余时间多,所以她想着再做点零工补贴家用。在零工市场,孙晓丽报名参加了盈鑫电子零工有限公司的零件安装。她说:“电子配件活简单,插针、组装、剪切,一共就三步,孩子上学空隙就把活干了,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能有一千元的收入。”
      吸纳企业入驻,不仅提高了县城人民的收入,同时还提高了入驻企业的效益。“以前我的店在步行街,搬到零工市场后,有了政府支持,做零工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而且还免了我们房租,一升一降,一个月我这收入能增加两千元。”盈鑫电子零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春英笑着说,“其实,我们这里都是挣小钱的,想挣大钱的都在楼上参加培训呢!”
      此时,在零工市场四楼,育婴师谢晓芬正与工友们一起在万荣县齐家职业培训学校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练习家用电器的使用及养护技术。“通过一个上午的学习,我掌握了市面上最新一批家电的使用方法。”这是谢晓芬参加的第三次技能培训班,每次培训,她都收获颇丰。“闲时学得忙时用”是谢晓芬的人生信条,通过不断的学习,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育婴师,月收入近8000元。
      零工人员自身素质硬起来,职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万荣县零工市场与多家培训机构合作,先后开设针对家政、餐饮、月嫂等的专业技能实操课程,引导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零工人员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解决了就业难,还要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难。在零工市场休息区午休的王志国对此深有感触:“中午回村太远不值当,以前都是在马路边上凑合休息,这里不仅饭菜便宜,而且屋里还有饮水机、座椅、床、无线网。对于我们零工来说,零工市场简直就是温暖的家。”
      截至目前,万荣县零工市场依托“万荣人”省级劳务协作基地建设,围绕万荣实际,挖掘外加剂实验员、苹果套袋、家政服务、装修装潢等就业岗位2700余个。发挥“零工简训台”作用,吸纳零件安装、手工制作等5家企业提供临时岗位500余个。引导160名零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满足了多元化就业需求,切实打通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周明飞

    工友之声
    忻州市忻府区帮扶车间工人 赵园友

      以前找活,大多是靠亲友介绍,时有时无,收入不稳定。今年初,通过家门口的零工驿站,在帮扶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工作稳定还能兼顾家里。零工驿站不仅找工作快,而且更有保障,服务更暖心,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零工劳动者流动性强、工作碎片化、劳动关系较为复杂,期待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维权指导、咨询服务,加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依法监管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促进零工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咱们的零工驿站一定会越办越好。

    阳泉市城区灵活就业者 张宁

      零工市场要做好,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劳动权益。可以边运行边完善市场功能配置,建章立制,促进零工市场规范运行。同时制定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探索建立零工会员制,贯彻落实零工工伤待遇的相关政策和完善零工的维权保障机制。“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是省政府2023年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可以此为契机,依托人社部门的“就业服务站”、工会的“爱心驿站”等渠道,“加载”零工服务基础功能,逐步布局设立基层零工驿站,织密就业服务网格,为求职者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襄汾县景毛乡西郭村水电工 马伟

      希望零工市场能够在线上线下同步细化、更新信息,让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之间各自的需求能够尽快匹配。另外,在薪资方面,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减少双方因薪资问题产生的矛盾,保护零工人员合法权益。此外,还希望在这里能学习一些专业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利好政策,方便更好就业。

    朔州市朔城区灵活就业者 罗福

      以前我们都是在路边揽活,就像“打游击”。现在有了零工市场,既提供免费的休息室,还及时发布用工信息,让我们找活省心了不少。过去打零工口头协议多,维权难度大,在零工市场,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去找相关部门,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纠纷,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帮助。我们这些经常打零工的劳动者,相关劳动技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在今后工作中,零工市场能够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我们的就业能力。

    大同市左云县灵活就业者 周尚华

      在零工之家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工作,但工友们普遍反映劳务零工存在技能提升难、维权难等问题。在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方面,希望有关部门从劳动者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出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有针对性地分领域、分类别开展短期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在法律服务援助方面,希望能够加强法律咨询、普法宣传。遇到劳动纠纷时,零工可以得到协调劳动关系、调处劳动争议等帮助,通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合法途径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依法加大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

      本栏文字由郑娜 高桦 郭玉琴 袁兆辉 李强整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 第2023-07-30期

    • 第2023-07-29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