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网信办出台“自媒体”管理13条,措施包括严防假冒仿冒行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等内容。13条措施将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新时代十年,我国网信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深度融入人民生活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网络暴力、虚假营销、恶俗谣言等问题出现,扰乱网络秩序,污染网络生态。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持之以恒加强网络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强国建设任重而道远,网络治理更像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要我们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必将推动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
“法者,治之端也”。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网络执法持续加强,网络司法不断深入。在今年的全国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我省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252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45条,关停违法账号9个,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彰显了依法惩治网络犯罪的信心决心。今后,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开展好“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扎实做好网络普法工作,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网络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已经成为凝聚共识的主要阵地。互联网蕴含的价值取向、舆论场显现的意见倾向,都影响着大众的社会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舆论生态,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坚守格调和品位,全心全意宣传党的主张,加强和改进网上正面宣传,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居世界第一。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强化网络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衷心希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