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要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高校共青团作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生力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探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路径,确保高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以严的要求促党建带团建,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主体责任。毫不动摇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从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锤炼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不断健全校(院)、院(系)、系(班)三级团学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团员发展标准,夯实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确保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切实做好“学社衔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基层团支部改革,推进“班团一体化”进程,因地适宜、灵活多样设置团支部,分层别类培育活力团支部。
以实的作风赢得学生信任,巩固与党同心的青年群众基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树立正确的“服务育人”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深入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主题实践,开辟校内“第三学习空间”;常态化开展学生关注事项研讨会、师生面对面座谈会、少数民族学生关爱服务等活动;扎实推进就业帮扶实效,建立团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毕业生良性机制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构筑起党联系大学生的钢铁桥梁。
以细的目标强化党管青年,提供为党工作的青年人才保障。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培养高地的优势,找准切入点、细化着力点、强化协同点,协同校内外各部门、各单位拓宽促进大学生发展的资源渠道;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细化综合评价标准,设立积分制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推动高素质人才持续涌现;提高“青年科学家进校园”频率,不断汲取榜样力量,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挑战杯”和“创青春”为依托,建立“双创”孵化器,吸引企业助能;立足校地实际,加强成果转化,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提升青年思政引领实效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团的思想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引领从影响广泛到引领有力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青马工程”建设,造就思政引领精兵。分层级分学科分专业建立“青马工程”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能力素质突出的大学生骨干,并不断从中遴选和推荐优秀学员充实到“青年讲师团”乃至“党委宣讲团”,让“青年化”的理论阐释助推高校育人工作大众化。
形成“线上线下”矩阵,拓展思政武装阵地。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建立以“青年大学习”为核心的网上“朋友圈”;打造以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主体,以新时代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机App等网络媒介为有效补充,建立“思政云平台”,开辟“天天学思想”“党史小故事”“模范青年行”等专栏;线下,则以重大节日、事件为契机,依托主题团日活动、魅力“团会”和“公开团课”营造师生共育、生生互育的良好氛围。
深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思政互动体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做文章,探索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的最优路径,项目化推进沉浸式“体验育人”的丰富形式,将思政教育与文艺作品结合起来,开办大型思政艺术党课、团课,形成大批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优秀演绎成果,使大学生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涵养为国奋斗的高贵品格。
组织青年躬行强国重任
组织育人,强化责任担当。高校共青团务必持续接地气、聚人气、显神气,从上而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担当作为,抓好“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培育工程,擦亮以“团学干部、学生党员、退伍军人和科研新星”为主的先锋队和突击队品牌,树立大批“担当作为标兵”,充分展现大学生立足本职负责任的风貌和攻坚克难勇担当的姿态,并以此带动更多大学生在关键时刻冲向前。
文化育人,延伸动员触角。高校共青团在“以文化传信心”,促进文化育人隐形基因向显性功能延伸等方面大有可为。举办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高质量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打造专业和学科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和“文化传承基地”,推进“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特色、文化+基地”工程建设,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实践育人,活化磨炼平台。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有机联动,确保传统优势常为新、新开平台利于行;推动形成“学校+社会”“团队+个人”“调研+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新格局,提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个人风采“社会调研”和“青春兴晋”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切实让大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锻炼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以接力奋斗的历史主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坚定不移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征程上展现青春新作为。(作者: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杨娜。本文系山西大同大学2020-202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