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西汉精品青铜器

  •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隶属于朔州市。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南约三里沟北的一处断崖上,因雨水冲刷断崖,导致部分铜器塌落入附近的沟内,共发现出土了一批西汉铜器,计有4件鼎、1件盘、2件筒形胡傅铜温酒樽、1件盆形胡傅酒樽、1件铜环。4件铜鼎形制基本相同,均为附耳,蹄足,鼓腹,敛口,有内唇,腹部饰薄的脊棱。根据考古现场勘查,没有发现墓葬的痕迹,应该为一处铜器窖藏。1963年这批珍贵的铜器入藏山西博物院。
      胡傅铜温酒樽,国家一级文物。腹部饰上下两层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猴、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器型端正大方,纹饰精美,动物形象逼真。
      山西博物院藏的胡傅铜温酒樽、胡傅酒樽体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格,表现了时代艺术和地域特色。两件胡傅铜温酒樽的纹饰较深、浮雕刻模法铸造而成。在纹饰形象的刻画方面,充分结合了自然仿生学的特点,动感十足,圆润有力,富有魅力。对于不同的鸟兽,分别刻画出其神情动态。上层纹饰构图中的猛虎追羊,不仅刻画出羊被追时的惊慌失措,旁边的一兽也表现出惊慌之态,气氛十分紧张;另一组构图布局,则表现出悠闲自在的画面,一虎回首盼顾,一鹿则翘起右后蹄,轻松自在,猿猴拿着一枝鲜果,情态欢悦。背部长着翅膀的异兽,正在蹑步款足伺机捕获鹅鸭。其余还有奔兔、跃牛、高翔的禽鸟等等,具有草原风情,匠心独具。
      胡傅酒樽纹饰彩绘有虎、象、鹿、马、兔、羊、骆驼等。彩绘画法是用纤细的墨线构图,再填白、红、黑等色。纹饰构图与胡傅铜温酒樽相似。
      胡傅铜温酒樽、胡傅酒樽在造型方面又具有中原风格的典雅厚重之风,反映了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
      铜温酒樽铭文中称“中陵胡傅”,铜酒樽铭文,勮阴阳城胡傅,皆为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同时所造,胡傅当为造器的人名。
      铜盘上面的铭文:“上郡小府”,当为上郡太守官署中少府所造,与胡傅铜温酒樽和胡傅酒樽两件青铜器不是一回事,但推测制造的时代可能相同。在汉代,少和小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考古专家推断,它们来源于陕西榆林,而且这批青铜器也并非从古墓中流出,因为考古队未从其上发现任何墓葬的痕迹,不是陪葬品,那只能是窖藏了,古人保存宝藏除了作为陪葬品外,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是窖藏,例如震惊世界的西安“何家村遗宝”,就是典型的古代窖藏。关于青铜器窖藏的主人,据考古专家推测:一定是富贵之人,因为在西汉中期之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贵族与有钱人,开始以收藏古董为乐,所以考古学者、商代青铜器研究专家高成林先生,推测这两批青铜器的主人,应该是西汉某位喜爱收藏古董的贵族;在其死后这批窖藏也随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幸两千多年后,这批宝物又得以重见天日,可谓是十分幸运了。
      汉代青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既反映了青铜器制作表面装饰技艺的进步,又具有丰富的时代风俗。两汉时期帝王诸侯等贵族使用的珍奇铜器上常施以鎏金工艺,《史记·封禅书》: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曾说“祠灶则致物,致物则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则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汉代统治者使用鎏金青铜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奢侈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延年益寿、封禅成仙。可以说胡傅铜温酒樽和胡傅酒樽是高超技艺、艺术、文化风俗的物质反映。
      胡傅铜温酒樽还有一只异兽“九尾狐”的图案。在《山海经》中,关于“九尾狐”有这样的记载:“青山之丘,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但是九尾狐不是九条尾巴,而是在一条尾巴下面,有九条下垂的“小尾巴”,就像是流苏一样。这为我们提供了九尾狐真实的艺术性形象。体现了丰富的自然洞察力和高超艺术创造力。这也是草原风格的艺术化反映。同时九尾狐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古人的一种自然观,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汉代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山西青铜器的发展已经到了实用化。右玉大川村出土的胡傅铜温酒樽和胡傅酒樽,以及铜盘就是实用化的青铜艺术杰作。其表现出的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融合的特点,高超的艺术创造和制作技术,以及铭文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人文,堪称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典范之作,有着重要的价值。

    胡春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6期

    • 第2023-08-05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 第2023-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