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昕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自2018年6月底投入运行以来,每年可削减昕水河化学需氧量112.52吨、氨氮50.59吨,有效降低了各项水污染物浓度,确保昕水河蒲县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8月2日—4日,由省生态环境厅和省作家协会联合开展的“美丽中国·生态山西”活动走进蒲县,蒲县昕水河相关项目负责人为前来采风的一行人介绍昕水河人工湿地情况。
蒲县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近年来,该县坚持绿色发展,立足县域实际,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积极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这个因煤而兴的山区小县,到处散发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魅力:昕水河生态修复及人工湿地净水工程让河清岸绿、鸟语花香;被子垣千亩有机果园里,利用蚯蚓培肥地力的生态项目已凸显出经济效益;茂州牧业晋南黄牛全产业链养殖产业园区内,节本增效的生态循环设施已投产运行;伊田煤业烟尘、粉尘、扬尘和噪音减排到位、治理有效。
昕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蒲县的母亲河。近年来,蒲县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总投资1500多万元,采用“垂直潜流+水平潜流”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实施了昕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除了采用相关工艺提升河水水质,当地还将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景观打造融为一体,提升综合治理效益,在人工湿地配套了绿化工程,种植芦苇、蒲苇、黄花鸢尾等植物,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该负责人介绍:“昕水河人工湿地达到了设计功效,过滤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有效改善了辖区内昕水河水质,蒲县出境断面水质指标逐年下降。”
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吸引了成群结队的白鹭、黑鹳、野鸭栖息于此。如今昕水河湿地公园沿岸风景如画,水清岸绿的公园风光,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休闲憩息、打卡拍照。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前来游玩的冯德明一家。他告诉记者:“我是本地人,我们的昕水河水质这几年越来越好了,我们周末经常和家人朋友一起来这里散步、锻炼。经常能看到河里有黑鹳、白鹭,生活环境变得太好了。”
目前,蒲县“两山”转化管理机制体制已经全面形成,转化典型模式有效推动了该县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两山”实践深入民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产煤区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路子。
本报记者程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