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消费

【茶座】眼镜市场亟需破解价格迷局

  暑假期间,省城大大小小的眼镜店、眼科医院人流不断,学生配镜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近视配镜和牙齿正畸、打生长激素等被家长们列入养娃“败家三件套”。
  能列入“败家”行列,可见配眼镜的花费。因为配镜这东西不是一劳永逸,常常是三两年就得重新配,而且折射率、防蓝光、防辐射、透光系数、阿贝数、耐磨系数、硬度高低、防污能力等等一系列的概念、参数让“眼镜们”云里雾里。事实上,对于有视力问题的群体来说,眼镜产品的效用水平是极高的,家长为了孩子自然也是愿意接受其花费的。
  然而,前不久,有媒体以《一副眼镜动辄上千,钱都被谁赚了?》为题,报道了眼镜市场的现象。文中提到,在眼镜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虽是吐槽之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眼镜市场的“水有多深”。
  为什么一副眼镜会动辄上千?作为“中国镜片第一股”的明月眼镜在招股书中透露,2020年每片镜片的成本为6.77元,每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看似微小的镜片也带来了巨额利润,2022年,明月眼镜的镜片业务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60.04%。
  眼镜利润率如此之高,但零售商却说赚不到钱。记者在省城五一东街眼镜批发市场走访时了解到,眼镜批发行业内净利润普遍维持在8%左右,眼镜零售店净利润不到10%。因为眼镜店的营销及销售费用、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等费用太高了。
  眼镜贵在哪里?市场需求自然有,因为戴眼镜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多人图省事,随便找个店验个光就配了。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眼睛度数逐年增高,配镜需求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眼镜价位高,也与眼镜零售端具有区域性、分散性经营特性,行业集中度不高、镜片行业运作不规范等有关。
  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技术指标和行业标准,通过制定、细化市场监管法规,加强对眼镜产品质量、市场秩序的监管。眼镜店也要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开拓出新的营销方式与营销渠道,有效利用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降低其销售成本。
  此外,“眼镜们”配镜前最好先去正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首次配镜,消费者应到正规眼科医院进行验光检查,排除假性近视或眼疾引起的视力下降等情况;要选择正规、信誉好的眼镜制配场所。了解清楚眼镜店的验光仪器和检测设备是否贴有检定合格标签,镜片、镜架等产品的质量合格标识是否齐全,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护眼睛,合理用眼。

任志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3期

  • 第2023-08-12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