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罗腔,来源于“弦索调”,与现今河北“丝弦戏”在乐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属于同一个声腔系统。罗罗腔在清康熙年间经邢台、阜平传入山西,流传于灵丘、广灵、浑源、应县、繁峙一带。随着晋北人民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以及风土人情、语音语调的影响发展变化,成为了山西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灵丘罗罗腔的唱腔曲调很多,据说原有72种,但大部分均已失传。就其调式、调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数词”为主,包括“甩板”“哭腔”“流水”“起腔”“赶板”等均为宫调式;二是以“娃子腔”为主,包括“采腔”“跪炷香”等,均属徵调式。代表剧目有《邯郸会》《水牛阵》。
李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