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坝上草原,草木葳蕤,紫花摇曳。全国主流媒体一起走进汾酒原粮基地,将视角对准一颗麻豌豆,来探寻汾酒的“绿色品质”根基。
绿色原粮基地是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践行汾酒复兴总纲领的最前沿,是清香汾酒不断被消费者和市场认可的底气。邀请全国主流媒体来检阅和见证汾酒从源头抓品质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举办原粮基地行的初心,也是汾酒以品质为根基、加快汾酒复兴、建设一流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见证 源头品质 汾酒“粮心”
在山西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的关键时期,汾酒集团以昂扬姿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连续三年,汾酒集团邀请全国主流媒体走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原粮基地,观“绿色品质”源头,看企业发展势头。
2009年,从汾酒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起,10多年来,汾酒坚持“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目标,在全国各地精选了适宜高粱、大麦、豌豆三大原粮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围绕原粮主产区、核心区、优势区进行空间布局。
现如今,从三晋大地到张北坝上,从东北松辽平原到内蒙古河套平原,每年来自这些地方的优质酿酒原粮会被运到山西杏花村,在经历春发芽、夏成长、秋收获、冬陈酿的四季轮回后,最终酿成纯正的清香汾酒纯正的清香汾酒。。
活动现场,细心的主流媒体一行发现,汾酒的原粮基地全部选在北纬35—45度之间。张北豌豆基地,就正好处在这个“黄金种植地理带”,这里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2100米,平均气温约1.4℃—5℃,属温带季风气候。这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少雨、无霜期短是主要的气候特征,并且种植地土质为黑土地,略带砂性,土壤内不含重金属元素,是理想的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技为酒之魂”,这是酿得一瓶美酒的不二法门。曲是酿酒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麻豌豆是酿造汾酒所用大曲中的一种重要原料,被汾酒誉为“制曲神豆”。
截至2022年底,汾酒原粮基地整体种面积已经超过130万亩,形成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原粮基地种植管理模式。汾酒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副董事长李振寰表示,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原粮基地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是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打造“汾酒第一车间”是汾酒复兴十大行动中的“品质再提升行动计划”。原粮基地的布局,是汾酒对清香品质的坚守与探寻。
感知 汾酒速度 清香崛起
2023年山西汾酒一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达126.82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净利润48.19亿元,同比增长29.89%,实现新一轮的发展跃升。
这份来之不易的汾酒成绩单背后,是该集团对品质始终如一的坚守。为了培育汾酒专用品种,从2013年汾酒集团中国白酒酿酒高粱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开始,汾酒原粮公司开始实施高粱分品种投入试验性酿酒生产,由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对高粱基地11个高粱品种进行取样对比试验。经过对所产原酒进行理化指标分析、比对,最终确定了汾酒1号、汾酒2号、汾酒3号用作酿酒专用高粱品种。
2014年,原粮公司继续开展高粱新品种试验工作,对东北地区的高粱品种进行试验,确定了适合东北地区使用的汾酒9号酿酒专用高粱品种。2022年,针对汾酒高档产品,选育了“汾粱30”“汾麦30”,并于2022年“走进第一车间”活动中进行了命名;在2023年“走进第一车间”活动中,汾酒分别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汾酒原粮和大麦产业技术研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大育种联合攻关力度,为选择更适合酿酒的原粮品种赋能。
10多年来,汾酒以“从田间到餐桌”为思路,以绿色品质、低碳循环,逐步在全国建立了种植面积约130余万亩的优质原粮基地,为原酒产能、酒类收入、酒类利润、上市公司市值实现“四个翻番”提供了强有力的原粮产能支撑。
在坚守产品品质的同时,汾酒集团正在引领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建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赋能清香酒崛起,把世界酒都汾阳、中国白酒“祖庭产区”的招牌不断擦亮。
2023年伊始,省委书记蓝佛安在汾阳调研时指出,要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实施,强化“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合力,持续推动“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做大做强。
作为专业镇建设的龙头企业,汾酒集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启动、杏花村汾酒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论坛,到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如今的汾酒集团正全力主动配合专业镇建设,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发挥更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本土酒企共同走上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为汾阳、为杏花村造福,为山西省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反哺 产业帮扶 振兴乡村
汾酒原粮基地在守住汾酒“绿色品质”源头关口的同时,还打造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样本,体现了其作为中国酒魂福惠社会与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在种子、肥料等方面,对贫困地区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增产增收。”李振寰表示,汾酒坚持全方位、立体化布局原粮基地,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带动帮扶村农户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业品质,增加农业收入,把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作为根本措施,聚焦产业帮扶,推动帮扶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据了解,近年来,张北县在汾酒集团的支持下,逐步建成了5万亩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豌豆生产基地,豌豆的收购价格稳步提高,豌豆种植已成为当地又一特色富民产业。此外,汾酒还在山西大部分县区,甘肃省山丹县、永昌县、民乐县、永登县等地,吉林省松原市、梨树县、通榆县等地,以及内蒙古等省份,布局建设了高粱、大麦、豌豆生产基地,对当地的精准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汾酒集团依托发展绿色食品,加强企业与地方的合作,大力支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不仅从源头上为汾酒酿造提供了优质原料,而且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搭建了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充分彰显了汾酒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绿色食品行业树立了典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兆云表示,汾酒作为绿色食品的标杆企业,构建了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显示,“十四五”期间,清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万千升、1300亿元,行业占比由15%上升至20%以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龙头汾酒的引领下,清香品类正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新态势。清香白酒市场正迎来“市场扩容、品类复兴、价值彰显”的新风口。
十多年来,汾酒集团怀揣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夯实清香品质基础,坚守着对消费者的初心与诺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现如今,汾酒集团正锚定“汾酒复兴之路”一路高歌猛进,续写山西国企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