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婷婷)8月24日,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论坛聚焦“数聚并州·智享未来”主题,携手政府机构、院士专家、企业高管,围绕数实融合发展,聚焦智慧矿山和新能源体系建设、数智赋能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等内容,共研数字经济最新趋势与机遇,共谋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数字经济领域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加快推动太原市数字经济发展。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出席并致辞。
近年来,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山西省有关数字经济战略部署,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召开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十大特色园区建设,打造老工业基地数字经济发展“太原模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成长,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增长势头强劲有力,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国家级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应用,成功入选第二批“千兆城市”名单,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地太原,数智赋能提速升级,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数字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太原市将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乘“数”而上、加“数”前行,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赶超跨越,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本次论坛由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太原市大数据应用局、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承办。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陈学东,盛景网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并以“构建数字产业新格局、新生态”为主题举行圆桌论坛。
会上,太原市晋阳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太原市数商协会揭牌成立,部分数字经济领域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项目落地后将在核心技术、场景转化、产业生态资源、人才培养等领域与太原市展开深度合作,发挥企业产业链龙头效应,吸引更多潜在优质企业落地太原,共同为探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太原模式”持续注入动能。
发言摘要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学东
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产业基础领域部分技术实现自主突破,但在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建议首先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包括完善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总体规划和推进机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推进重大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围绕山西省重点产业领域,推进山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其次是统筹国家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融合资金链和人才链,加强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和布局。第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实现人才引领创新。
“1+X”打造数实融合产业新高地
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穆楠
作为山西首批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运营两年半以来,入园企业数量达580余家,包括上市公司13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培育“四上”企业29家,园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规模突破34亿元,拉动入园企业累计营收超195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
园区按照“前轻后重、数实融合”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全链路一站式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定位,未来将重点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数字智造“1”大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流量等多种业态,形成“1+X”产业生态体系,持续用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赋智赋值,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曾华
智能开采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煤矿智能化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真正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常态化应用还有较长一段路。这就需要企业凝聚共识,加强顶层设计、设备配套和运维,推动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
天玛智控通过智能无人化开采装备与技术在薄及较薄、中厚、大采高、放顶煤等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实现了智能化,未来将继续秉承央企使命,持续深耕基础研究,为促进山西省煤矿生产企业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丁园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