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研习社全称叫山西传媒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岢岚研习社。“2017年6月25日,学校团委以‘拓展创意产业+,决胜脱贫大攻坚’为主题,号召组织全校青年师生以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山西传媒学院团委书记王爱华回忆说,当时学校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岢岚开展实践服务,岢岚研习社正式成立。6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包括岢岚研习社在内的师生们依托专业知识特长,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扶贫新路。
一次热火朝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7月8日,山西传媒学院“用爱发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曾看望过的岢岚县宋家沟小学,开设了表演、配音、音乐、舞蹈、播音发声、即兴口语等课程,年轻的大学生们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这里的孩子们眼界大开,充满好奇,参与热情十分高涨。”这是2017年山西传媒学院岢岚研习社在宋家沟小学支教时的一幕。“为爱发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是由岢岚研习社携手学校青莲读书会共同成立的。
当时,这支小分队“阵容强大”,活动丰富——学校团委班子成员全部参与,“青莲读书会”为当地助建爱心书屋,为当地小学众筹图书,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方式;建立校园广播站,速成培训了学校第一批小播音员进行节目播出;联系太原市中心医院搭建就医平台,开辟村民绿色通道,开展疾病诊疗远程指导培训,推行城乡医务人员手牵手;考察产业项目,助力挖掘当地资源潜力……
一位当事老师回忆说,彼时,宋家沟村易地搬迁正忙,孩子们急需帮助和照料,“为爱发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用大学生的炙热情感点燃了小学生们一把把心灵的火炬,为当时正在奋战脱贫攻坚的乡村送去了急需的服务与支持。
一条卓有成效的文化扶贫新路子
师生们自发成立的岢岚研习社,在2017年那次暑期社会实践后,吸引了更多师生加入。王爱华介绍说,岢岚研习社成立6年来,依托社会实践,已累计组织青年师生500余人次前往岢岚县进行暑期实践、开展社会服务。
“在后来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岢岚研习社更深入地参与到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山西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博回忆说,比如,师生们依托专业知识,对岢岚县进行了全域旅游规划,对当地沙棘汁等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包装与设计,给“二小子”品牌电商运营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还为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拍摄了宣传片,一位年轻老师还义务为当地红芸豆农特产品做了一整套产品和包装设计……“师生们暑期下乡到岢岚时,还运用专业特长为当地开展电商培训,包括如何进行直播、如何做好运营、如何进行拍摄等,学生们有时甚至直接上阵直播,助力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
据统计,岢岚研习社先后为岢岚县开展了“岢岚青年电商技能培训班”,编制了《岢岚全域旅游规划》,拍摄了6部反映岢岚历史、助推旅游产业的纪录片和宣传片,设计具有岢岚特色的文创产品60余种、农特产品包装80余个。当地电商中心还成为了该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通过岢岚研习社的实践模式,山西传媒学院团委探索出一条通过文化创意助力脱贫、服务振兴的教育扶贫新思路、文化扶贫新路子。“学校一支平均年龄为28岁的师生团队,喊出了‘策划山西、设计山西、服务山西’的行动口号,几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省多个县(市、区)如陵川、岚县、临县等地,建立了大量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王爱华说。据悉,该团队在2020年曾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一次活动写下青年学子们一生誓言
2023年暑期,山西传媒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学习二十大感悟新嘱托建功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校师生们以更大的热情,依托自身专业特长,投身全省乡村振兴一线。
6月25日至29日,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11名师生组建的社会实践第六分队深入吕梁市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林家坪村,为当地进行红色文旅项目策划和农土特产的品牌设计。6月25日至30日,播音主持、视听、艺术设计3个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第三分队,在晋中市榆社县为河峪乡拍摄了云竹湖文旅宣传片,还助力推介榆社农产品。同一时间,由艺术设计学院、动画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25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第四分队,在吕梁岚县完成了东村镇东阳涧村和胡琴舍村共计28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还采集了岚县面塑、白龙山、土豆宴以及薛家梁老磨坊等特色素材,制作完成了岚县白龙山宣传视频……
“云竹湖是近年来榆社县重点打造的生态名片水域。为艺术化呈现云竹湖的自然风光,队员们沿着环湖路一遍遍寻找最佳角度、最美镜头,有的拍摄短视频,有的架起‘长枪短炮’等待日落,头顶烈日一次次等待、一遍遍重拍,直到拍到满意的画面才心满意足地收队。”第三分队指导老师赵文丽回忆说。
“这次活动更坚定了我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和决心。”参加此次拍摄活动的该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简兰苏说。
“6年多来,历经五届学生、两任团委书记、10名青年教师、40余场宣讲、500余人次到访,一大批青年师生在一次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逐梦伟大时代,展现了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全省乡村振兴的决心与勇气。”在总结岢岚研习社的实践经验时,王爱华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