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

立足航天科研 拥抱星辰大海

  电镜室位于实验室的一角,室内配备国内外先进的扫描电镜,工作台上整齐摆放着制备好的式样、测量工具和工作笔记,赵熹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分析航天某装备结构件式样组织形貌,调整工艺参数,以决定构件的性能,从而让构件更强,令装备更好……8月12日笔者走进中北大学国防科技复杂构件挤压成形创新中心看到这样的场景。
  赵熹,中北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创新团队带头人。“赵熹教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在一次承担某型号研制任务的时候,性能已经很接近要求,团队成员都在松一口气时,他坚持说不可以。”团队成员任贤魏副教授说,“‘性能差一点,有可能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我们一定要把好的材料运用到优良的装备上,星辰大海、使命必达,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骄傲。’赵熹当时这么说。接下来就是带领团队推倒重来,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做到极致,终于在产品性能稳稳地高出指标要求后,赵熹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说起科研经历,赵熹教授有些兴奋。科研初期,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原因,企业生产的产品毛坯“傻大黑粗”,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生产效率低、品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急需突破精确控制成形关键技术。经过5年时间研发,他建立了产品毛坯温挤压成形理论,发明了以辊挤-引伸成形为核心的产品毛坯精密成形成套技术及装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赵熹意识到轻量化是交通运输、重要装备的关键,提高性能、减少能耗是最迫切的需求,这也是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轻量化主要依靠铝、镁等轻质材料的应用,然而轻质合金性能差常常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此外材料易变形,制备需求的大型复杂构件难上难,制约了装备发展进程。对此赵熹提出进行从材料到工艺再到服役的全链条开发,经过10年攻关,提出了低静水压力成形理论,构建镁合金大型构件省力均匀成形、铝合金复杂构件整体成形镁合金成形两大技术体系,主持研制了大型稀土镁合金锥形壳体,减重20%以上,效率提升10%以上,目前已建立生产线。主持研制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异形舱体,为高强耐热镁合金在航天型号中的大范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航空宇航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导,航空航天系主任赵熹从未停止科研的步伐,经常带领团队加班至深夜,周边同事都认为:“他已经这么成功了,没必要再这么拼了”,但是赵熹讲到支撑他继续努力奋斗的支柱来源于他所在创新团队秉承的太行精神,赵熹是这样说:“我的导师张治民教授扎根中北30年,退休后的老先生仍在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谈及未来,赵熹教授说,“我将继续带领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航空航天制造国际发展前沿,开展基础研究,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难题,打造一支国际领先的创新团队,深耕制造,服务航天。”

王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7期

  • 第2023-08-26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