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已达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
不可回避,网络与未成年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从网络中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实现了感情交流。但是,未成年人也面临着大量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侵袭,孩子们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分辨能力较差,极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笔者的朋友王先生无奈地说:“孩子暑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上网玩游戏,很难从中‘拽’出来。这两年频繁接触使用电子产品,网络沉迷问题日渐严重,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孙铭溪介绍,该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受理的143件案件中,网络服务合同纠纷55件,占比38.46%,其中主要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类案件。
近年来,我国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制度逐渐形成体系。不过,要收到预期效果,严格落实、不折不扣执行才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很多网络游戏都设计了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制验证、游戏时间限制等诸多功能,看似没有漏洞,不留死角。但实际上,未成年人仍可以轻易通过借用验证资格,更换账号等方式将其破解。
少年强则国强,关爱未成年人就是在守护祖国的未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中央网信办表示,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实现软硬件联动,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各类游戏、娱乐视频和直播平台要完善“未成年人模式”。经营网吧、游戏厅人员在追逐经济利益时绝不能忽略社会责任,要从法律角度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责任,从源头堵住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漏洞,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和有力震慑的态势。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对不良游戏企业,露头就打,决不姑息,猛药去疴,确保共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常态化。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网民朋友的共同努力,多方合力,齐抓共管。
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