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解振华
国际能源署(IEA)副署长 玛丽·瓦尔利克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 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
冰岛环境、能源与气候部长 格维兹勒于尔·索尔·索尔达松
匈牙利国会议员 桑多·科瓦奇
冰岛驻华大使 易卜雷
亚美尼亚洛里州州长 阿拉姆·哈恰特良
墨西哥政府索诺拉计划特别代表 弗朗西斯科·阿库尼亚·门德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康红普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磊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望明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解振华
近年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干旱、飓风、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从未来的挑战变为现实的危机。世界各国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同舟共济、各尽所能,采取切实行动,开展国际合作,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从传统高碳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向以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全社会提供绿色电力,这是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各行业节能增效降碳,实现低碳零碳与碳中和的关键,也是赢得未来产业技术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源转型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应通过合作加速转型创新,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参会各方通过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平台,围绕“智慧能源 绿色共赢”主题,充分交流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最佳实践,发掘部门、地方、企业、智库间合作机遇,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能源署(IEA)副署长 玛丽·瓦尔利克
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了近1/4,太阳能光伏增长了40%,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55%。同时,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205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所有国家需要强化国际承诺的决心,使其与自身的净零排放承诺和《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世界必须在2025年之前将排放量降低。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比如说扩大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等,并加大对现有和新兴清洁能源技术,如能源储存的投资。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实现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必须支持那些没有财力、没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系统脱碳的国家,我们希望助力全球政府实现其能源系统向安全和清洁能源的转型。
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持续提高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 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报告表明,在2022年,尽管材料和设备成本不断攀升,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仍在持续提高。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新投入运营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发电成本下降了5%。与此同时,2022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发电成本同比下降了3%。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连续几年下降,这一成果离不开中国所作出的贡献。
2022年化石燃料价格剧烈波动,更加凸显出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大幅节约成本的重要作用。仅在2022年,全球发电行业就节省了高达521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这正是可再生能源经济效益的有力体现。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任重道远。面对2022年取得的可喜成就,我们将更有勇气迈向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未来。此刻,站在实现能源转型的转折点上,我们当以既往的经验教训为鉴,为实现更加绿色的未来努力奋斗。
清洁能源是解决气候危机的关键
冰岛环境、能源与气候部长 格维兹勒于尔·索尔·索尔达松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发展清洁能源则是解决气候危机的关键。我在距离太原8000公里之外的雷克雅未克向大家发表讲话,在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当中,地理上的距离不再是问题。我们共享同一片蓝天,气候变化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共同威胁。
中国和冰岛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很长的合作历史,也取得了切实成果。在2006年,冰岛和中国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热集中供暖企业。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也在中国建立基地,为中国多家企业提供新技术。
中国和冰岛合作历史中最精彩的篇章正在书写。冰中两国都强调将在地热能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持续合作,祝愿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圆满成功。
积极寻找更多安全能源
匈牙利国会议员 桑多·科瓦奇
在山西这样的能源大省举办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能源技术在不断发展,世界也在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适应世界的发展。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二氧化碳减排、环保技术应用等领域,面对新挑战,中国勇于担当,为世界作出了新的贡献。
还记得我参加第一届论坛时,与大家讨论如何更新能源生产技术的场景,几年时间过去,我们开始讨论新的话题和新的发展方向。
匈牙利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能源改革、能源储存等领域,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我们期待着中国企业与匈牙利能有更多的合作。
过去的30年,匈牙利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30%,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加大太阳能的使用力度。我们必须要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寻找更多的安全能源,要注重储存能源,同时要保障所有发电厂安全地运行。
在地热和碳捕捉领域扩大合作
冰岛驻华大使 易卜雷
冰岛和中国之间最成功的合作领域之一就是低碳产业。政府间的合作促成了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和中石化集团非常成功地进行商业合资。随后,冰岛为减少碳排放而开发的其他技术也逐渐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些发展是由市场驱动的,同时也都受益于冰岛和中国两国政府的关怀,两国政府积极地促进了这种合作。在很多场合,包括最近一次在两国庆祝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和冰岛两国政府重申彼此的承诺,在实现减少碳排放和遏制气候变化这一共同目标的领域里,双方将会进一步合作。
减少工业碳排放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冰岛在开发这些高科技尖端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冰岛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知识,在这方面,中国是冰岛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参加本次论坛,我们将扩大冰岛与山西省的合作,尤其是在地热和碳捕捉领域。
多措并举促进可持续发展
亚美尼亚洛里州州长 阿拉姆·哈恰特良
毫无疑问,论坛上提出的议题与我国政府的政策高度契合,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气候变化对全世界的人类发展构成了实在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采取进取果断的联合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了克服气候变化危机,亚美尼亚通过了《巴黎协定》,并正在采取措施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坚持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方针,通过决议免征电动车进口增值税,使亚美尼亚电动车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目前,亚美尼亚各地,包括洛里州在内,正在密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替代能源来改善灌溉系统。我国愿与国际社会合作,加强各方面能源合作,确保能源安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全世界人民造福。
我代表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感谢各方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
索诺拉计划的成功实践
墨西哥政府索诺拉计划特别代表 弗朗西斯科·阿库尼亚·门德斯
索诺拉位于太平洋沿岸,是墨西哥最大的一个州,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线,还有港口,有很多的跨国企业在这里建立了研发中心。索诺拉计划是一个绿色能源项目,我们很多的年轻工程师能够参与到墨西哥的生态保护当中。我们所建立的这个生态系统,对墨西哥新一代的年轻工程师以及全球企业都非常有吸引力。
现在在索诺拉州正在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我们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也非常成功。为了开发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产业链,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以及自动化产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和价值链。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在墨西哥的关于清洁能源、半导体自动化和电动汽车的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索诺拉州的资源矿产储量非常丰富,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降低成本,使之提高竞争力,和全球的上游伙伴共同发展。确保能源清洁是墨西哥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政策,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个政策进一步推广,建立一个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地热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
地球内部最高温度可达5000℃,大量地热资源可供我们开发。据估算,未来零碳能源地热能可实现中国25%的碳减排,因此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必然选择。
根据温度高低,地热资源可分为低温水热型、中温水热型、高温水热型、干热岩型,不同类型的地热可以用来洗浴、温泉康养、供暖、发电等。发展地热储能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地热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构建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新能源体系迫在眉睫。
目前的聚光发电系统(CSP技术)受限于规模和温度,因此我们提出了“地大方案”—聚光地热储能技术。聚光太阳能地热电池将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以流体承载的热能注入地下,与地下地热能源一起作为规模性高温地热储能系统(地热电池),可实时开采用于发电和梯级利用。这种技术储能回收率达90%。
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目标是为构建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新能源体系提供关键技术,建成全球首台太阳能地热联合发电系统试验装置,实现聚光太阳能试验、地质储能、地热高效开采以及联合发电。
科技赋能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贺克斌
碳中和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有150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相关承诺,全球都在积极用碳中和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看到碳中和正在推动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将逐渐地从对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转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型。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以风光为单位的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团结起来解决好大规模稳定使用这种新能源的技术体系,世界各国都获得了下一阶段发展的新动能。我们也要看到,实现大规模稳定使用新能源的技术体系是不容易的,全球面临着至少三大挑战。第一个就是关键的核心技术的创新,需要跨国的国际合作,才能够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是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关键材料都有大幅度增长的需求,供需矛盾在全球依然存在。最后一个是可再生资源互补利用,即未来如何实现全球跨国共享风光资源。
煤炭绿色低碳开发利用技术及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康红普
煤炭是全球储量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广泛且经济的能源资源之一。我国快速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利用逐步向发电化工转化等大规模集中利用方式转变,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承担着中国能源安全保障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使命,绿色开发和低碳清洁利用是必由之路。现在有多种减碳的办法,包括节能提效,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清洁高效灵活的低碳煤电技术,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还有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利用。
煤矿井下固碳是实现减碳的一条重要途径。煤矿井下有大量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用于封存CO2。电厂高碱粉煤灰通过固液气耦合反应装置,捕集电厂烟气CO2,输送至煤矿采空区,实现粉煤灰固化CO2、粉煤灰注浆防灭火、充填采空区减沉。我们正在建设煤炭的碳中和矿区,结合煤炭开采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煤矿区储能与多能互补技术、煤矿智能化与矿山物联网技术等,构建煤矿区低碳发展模式,形成“煤炭开发+燃煤发电+CCUS”等模式,打造煤矿碳中和示范区。
推进能源电力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磊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挑战严峻,能源格局深刻变革,能源电力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数字智慧转型成了大趋势。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保障、能源安全,规划建设以零碳和低碳能源为主,传统化石能源为辅的新型能源体系就成了必然选择。电力系统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个中心环节。电能是新能源高比例转化、大规模外送消纳的便捷方式,电能替代是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先选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电能逐步成为终端能源消费主体。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经济高效也是必然要求,推动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智能也是重要支撑,广泛应用先进数字信息技术,推进源网荷储数深度融合。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初步实践和思考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望明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钢铁龙头企业,积极顺应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新趋势、新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方向引领,全方位推进绿色能源革命。
一是产品高端化。宝武集团紧紧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全链条,系统研发高端能源用钢综合解决方案,开发高性能硅钢、核电用钢、水电用钢、风电光伏高耐蚀高强钢,满足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需求。二是管控智能化。宝武集团聚焦数字化、智慧化工厂的技术路径,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效率,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三是制造绿色化。宝武集团准确研判世界钢铁技术发展趋势,2022年建成富氢碳循环试验高炉(HyCROF),实现降碳21%的节能目标,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清洁零碳示范建设。四是体系高效化,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支撑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能源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氢冶金技术创新工程、加速构建绿色能源低碳产业链,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种能源,它可以是移动的“电”、液态的“氢”,既可以由废气电再生而成,也可以由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变而来,还可以从垃圾、秸秆等生物质中合成,这种智慧的能源就是绿色甲醇。绿色甲醇是可再生能源的中间体,既可以智慧地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又可以有效地应对能源缺失所带来的挑战。这种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甲醇的制备与使用,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吉利正是秉持着“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的理念,从甲醇能源制备、甲醇能源输配送体系、甲醇车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18年的探索,致力于全链路闭环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对于国家而言,发展绿色甲醇既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又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于中国能源企业和汽车产业而言,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尤其是中小能源企业有着无限商机。
本版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张毅 晋帅妮 姚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史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