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专业镇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66831”工作体系的“八大抓手”之一。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特色专业镇作为振兴山西制造、推动转型发展、做强县域经济、带动就业富民的重要平台抓手,统筹先进制造、特色轻工、“特优”农业等领域,首批遴选出省级十大特色专业镇,同步启动建设并明确82个市级特色专业镇,构建起全面覆盖、梯次培育的特色专业镇发展格局。当前,如何正确把握省委部署要求,做好规划指导、转型升级、公共服务、龙头牵引、标准引领、政策支撑等方面工作,是推动特色专业镇提标扩面、赋能增效的必答题。
打造特色专业镇,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在创建评价上引入第三方机构,并广泛征求投资主体、各方专家意见,在资金扶持上力推“以奖代补”方式,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持续创优环境,构建良好的制度、生态、法治、人文、商务等生态支撑,为特色产业发展培厚土壤。坚持集约集聚,紧扣提质增效主题,突出特色与品质打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特色专业镇,要积极运用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可考虑如下几方面问题。“从无到有”做强增量;增强专业镇的集聚功能;以乐业带动安居,构筑产城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做好与历史文化村镇街区保护相结合文章;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支持专业镇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业态;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电商物流、会展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发展;做强“山西精品”公用品牌,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推动产业链从产品制造向设计研发延伸;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重点应注重以下几个跨界融合:一是注重产业融合,改造老旧厂区,培育科创、文创、金融、情景商业,打造工业历史遗存文化地标,打造观光产业、游学产业。如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在做好酿酒产业同时,将品牌建设、酒文化博物馆建设、酒文化园区建设、酒文化观光旅游业等进行组合,做强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延伸产业内容丰富的产业链条,从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实力。二是注重与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现代农业融合,打造生态环保、现代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优化特色专业镇人居环境,促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在镇域内协同发展。三是注重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依托特色专业镇,积极探索“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吸纳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集体参与分红等。在晋南特色农业、果业地区,可通过专业镇建设,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旅舍,打造观光农业项目,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四是注重与促进创业创新融合,在特色专业镇发展中做好电商产业培育、创客空间打造等配套工作,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打造特色专业镇,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实。在制定实施特色专业镇总体规划和特色产业规划时,要以规划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资源重复配置或资源浪费。完善各项支持政策,优化政策组合,发挥集成效应。建立统一的组织推进机构,健全部门分工合作制度。在配套政策落实上,要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专业镇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到位,破解产业升级融资难题;强化考核评估,完善特色专业镇退出机制,倒逼产业发展措施和建设项目落实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在特色上做足文章,确保宣传推广到位,提升特色专业镇的市场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
推动我省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各地实际,充分发掘特色优势,丰富策略选择,推动特色专业镇提标扩面、赋能增效。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打造“装备制造业”特色牌,提升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向“山西智造”转变。打好“山西制药”牌,依托晋北原料药、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等医药特色,鼓励引导相关特色专业镇发展壮大。打好“新能源产业”牌,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在氢燃料电池开发生产、新型碳材料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好创新文章,探索培育氢能源专业镇。在特优农业领域,通过特色专业镇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山西小杂粮”“晋北牧业”、太谷“农业科创”以及黄河滩枣、苦荞、核桃等山西土特产品牌,推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此外,要在做强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展会平台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专业镇会展经济,加强品牌宣传,推进文化赋能,向论坛、影视文化要产值,形成与特色专业镇发展良性互动局面,助力加快打造我国北方地区新的特色制造产业和消费品工业集聚区,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推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新引擎、新动能。(作者: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张生勤。本文系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做精做强专业镇对策研究——专业镇‘特色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B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