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山西·阳泉首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活动之三——《刘慈欣创作年谱1999—2022》首发式暨“从现实主义传统到科幻文学高地”主题对话会在阳泉市城区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举行。专家学者、美术作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抢先阅读新书,围绕文学创作展开讨论。
刚刚入秋的山城阳泉,烈日不逊盛夏。比气温更火热的是这场全国科幻人的盛会。首发式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中国作家协会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和阳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晓东一起为新书揭幕。随着幕布的掀起,现场掌声雷动。
刘慈欣用30年的时间赋予中国科幻文学新的生命,其作品也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人类与宇宙之间的文明。截至2022年,刘慈欣发表的作品已达400万字,包括7部长篇小说及近40部中短篇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共出版各类版本图书超过200种,荣获世界科幻文学领域最高奖项雨果奖,为亚洲人首获。
客观、严肃,史料翔实,考证严密。《刘慈欣创作年谱1999—2022》历时3年整理编撰,收录刘慈欣从1999年到2022年发表的所有科幻文学作品,以作品发表时间为经,以作品概述短评为纬,多维度、多角度展示刘慈欣科幻文学作品整体脉络,是目前介绍和解读刘慈欣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作品。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专职主席姚海军是刘慈欣创作道路的“亲密见证人”,也是《三体》的第一位读者,他认为:“这本年谱是对刘慈欣这样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幻作家阶段性创作成果的权威梳理,不仅回应了读者的期待,也构成了刘慈欣创作研究最重要的基础资料。”
是承续,也是启航。2016年,北岳文艺出版社与省作协合作,连续出版《我是刘慈欣》《为什么是刘慈欣》两种图书,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直到现在还在加印畅销。“刘慈欣用自己的作品构建了一个浩瀚宇宙。希望这本年谱能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刘慈欣,了解科幻文学。”北岳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郭文礼说。
是文学情怀,更是历史担当。“这本年谱是对刘慈欣科幻文学创作历程的全面梳理,也是中国科幻文学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见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罗向东说。
“从现实主义传统到科幻文学高地”主题对话会上,李晓东、刘慈欣、姚海军,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蒋树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窦文章,天津市作协原副主席肖克凡等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创作历程、科研经历,观点交锋,思想碰撞。
“现实是想象力起飞的平台。”
“科幻的最终目的是超越现实,拓展现实,让我们可以在现实之外想象世界。”
“可以通过科技的逻辑和理性对想象力进行创新。”
……
现场互动环节,热心读者和科幻迷的提问,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阳泉走出了刘慈欣,诞生了《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不仅带动中国青少年的科幻热,更带动中国科幻电影、电视剧、动漫等产业发展。凭一己之力,刘慈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相约阳泉,让科幻照亮未来,也让科幻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本报记者高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