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汾阳有汾酒,汾酒的名声响彻海内外,被誉为“中国酒魂”。除了精湛的酿酒技艺之外,那就是汾阳有好水,好水成就了汾酒。只要说起汾阳,首先想到的是汾酒,说起汾酒来,又会想到汾阳的水。
这次来汾阳采风,环保部门让我们看了智慧环保的视频短片,都是和水有关。汾阳大地的一条条河流从画面流过,像大地一根根血脉。水质清冽,碧波荡漾,滋养着两岸的肥田沃土,稼禾草木。这些美好的景象背后是环保人辛勤的付出,正是他们不讲私情,敢出重拳,对那些破坏河水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才保障了汾阳的生态环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治理和破坏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没有破坏就没有治理。破坏行为分两种,一种是大自然造成的,一种是人为造成的。大自然对生态的破坏属于天灾,大禹治水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体现的是人与大自然不屈不挠抗争的精神,传颂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精神;人为的破坏纯属人祸,像视频短片中播放的:企业工厂向河流排污,居民把死牲畜扔进河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这些通常见怪不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存环境,必须坚决制止。
水是万物之源,它和土地、阳光、空气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有人说过,如果人类最后的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那就是人类的悲哀。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护水资源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汾阳的水,一旦被污染,汾酒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汾酒的品牌必然遭到重创。何况,山西省政府明确将“杏花村汾酒”作为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之首予以培育,汾蕴5000吨、市酒厂3000吨等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新晋商3000吨白酒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山东一藤1万吨,河南恒通4800吨等白酒生产项目已完成签约。这些项目的落实,首先是由高质量的水做保证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汾阳人心里明镜一般清亮。
行动见证一切。建设磁窑河、文峪河段防洪能力的提升工程,是对大自然天灾的有效抵御。开展董寺河、禹门河等河道及排退水渠综合治理,是对人为破坏行为造成的后果的及时补救。完成南马庄水库、花枝水库中部引黄水网建设和郭庄泉域石门沟超采区地下水源置换工程,是对地表水的增值利用。这一系列计划的推进,让人们看出了汾阳对水资源有条不紊的谋略思路和大刀阔斧的治理力度。
汾阳和水的缘分真是不浅,拥有了汾酒所使用的好水,已经让十里八乡羡慕嫉妒恨了,这还不算,还要继续拉仇恨。这个仇恨在哪里呢?那就是上林舍的那一泓清水。据悉,国家修建高铁,在汾阳的上林舍一带打隧道时,却意外地打出了一泓清泉,真是上天的眷顾。
上林舍利用这股清泉大做文章,在高高的钻天杨树林里,修建了树屋酒店。这个酒店的特色就是每一栋小屋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住一个人或者一户人,这样的小屋有十几间。清泉流过树林,流过小屋,和客人打着招呼,像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搬一把椅子坐在树下看泉水欢快地流过,惬意万分。
游人沿着清泉行走,看浪花翻飞,不由自主会蹲下身子掬一捧水花洗把脸,顺便与同伴打闹嬉戏,孩童更不遑让,拿着水枪吸足了水,比赛谁射得更远。清泉带来的乐趣不仅限于此,还有儿童游乐场,其中的空中冲浪水道吸引了游人的眼光。清泉引进冲浪水道,坐上橡皮船沿着水道一路下行,有种坐太空船的感觉,绝对刺激,这都是清泉为上林舍带来的福利。
上林舍人很会利用这股清泉,把这里建成了AAA级生态旅游景区,供游人游览观光,还是山西省德育基地、汾阳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节假日,成群结队的少先队员,高举旗帜,统一着装,来上林舍与山泉亲密接触,与大地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汾酒的水好,体现在酒中;上林舍的水好,它浸润了土地,茁壮了庄稼,滋养了百姓。
逛贾街,品尝美食和佳酿,美食来自四海之内,而佳酿就是贾家庄酒厂生产的酒,和汾酒同属一个水系,也是一等一的好酒,醇香、内敛、甘绵。奇石馆,也是不可或缺的打卡地,世上的收藏家五花八门,收藏奇石,应该是一件辛苦活。小型的石头不说,单说那几吨、几十吨重的石头,搬运都是一件难事。
参观马烽故居是作家们的题中应有之义。马烽不是汾阳人,但是他对汾阳情有独钟,在贾家庄住了很多年,创作了《三年早知道》《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优秀作品。词作家乔羽在贾家庄创作了《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经典作品,被传唱至今。
采访中,有一个环节入户了解村民的情况。贾街上,几名老党员义务负责照看管委会的几家小商品店铺。据说,这两年因为疫情,游人稀少,商店无法经营下去,老板直接走人,甩货给了贾家庄村管委会。管委会把这些商铺交给几个老党员照看。老党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天把推销出去的货款交给管委会。
这几位老党员中,有位姓贺的75岁老大妈,给我印象深刻。她长期从事妇女主任工作,练就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说起老本行头头是道,什么计划生育工作啦、调解离婚吵架琐事啦,都是拿手好戏。我想起山西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小郭跑腿》,专门报道如何解决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其中的一位老大妈正是扮演了眼前这位贺大妈的角色。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见家务事的麻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敢揽这些瓷器活儿的都是金刚钻。
我问贺大妈,村民的福利如何。她说,贾家庄的党员村民65岁,可以每天免费吃两顿食堂,普通村民70岁也能享受这一待遇。我开玩笑地问,为什么党员是65岁,而普通村民却要70岁,党员搞特殊化吗?她一本正经地解释,党员比普通村民贡献大,有困难先上,每年要做十几次、几十次的好事,这是党员和普通村民最大的不同之处。话语铿锵,掷地有声,不得不佩服。
我的提问步步升级,再问道,贾家庄走的是集体经济的路子,而别的村子都是私有经济,您的亲戚家、朋友家肯定有发家致富,光景过得比您好的。按理说,靠您的聪明才智应该过得比他们更好,您后悔过吗?贺大妈爽朗地笑了,语气坚定地说,不后悔。我们贾家庄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虽然没有外面村子个别人富有,但是比大多数人生活有保证,所以很满足。我们贾家庄的农民也退休,退休有退休金,这是其他村子无法比拟和不敢想象的。贺大妈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在汾阳,乃至三晋大地,贾家庄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既是传奇,也是神话。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路子,几十年不动摇,而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这一切难道不是贾家庄的好风习带来的吗?而好风习又是人创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高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