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如约的美好

  早在今年7月初的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要来山西大剧院巡演的消息,欣喜兴奋之余,提前就预订了9月1日的观摩戏票,因为能在现场看一次精致细腻、美轮美奂的舞剧演出,是人生一大幸事。日子一天天临近,却没想到在8月25日的时候,我们收到了省文旅厅组织观摩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的通知,时间是8月26日至31日,一种时间的自然承接,犹如水到渠成的幻化,让我们惊叹。他们的相遇会产生怎样的不经意的美好呢?一种致敬传统与感受经典的情愫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吧,期待之余我们一行人兴冲冲来到省城。
  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共有来自全省31个稀有剧种、66个剧团、300多名演员参与,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剧种之全实属近年来的集大成者,称得起蔚为壮观。连续六天每晚的演出,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人声鼎沸的观演模式刷新了我们对于戏剧的认知。耍孩儿、灵丘罗罗腔、河东线腔、高跷竹马戏、晋中弦腔、临县道情等诸多古老的山西特有剧种纷纷登台亮相,富有独韵的戏剧唱腔、别具一格的表演方式、生动丰富的戏剧故事犹如一个个活灵活现、五味杂陈的社会人生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剧种名家、剧团骨干、青年新秀以及荣获山西省戏曲票友大赛的“名票”轮番登场、各展风采。参加演出的演员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助兴演出年龄最大的“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已经84岁。演出唱段多达80个,既有优秀传统名段,又有近年新创剧目,可以说是戏曲傲自开放的百花园。
  一声声叫好、一次次掌声、一双双满含热泪的双眼勾勒出人们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是啊,这样的稀有剧种展演在山西是首次,可在人们的期盼中却是久违的温暖和希冀了。曾几何时,山西戏剧大省的称呼还是如雷贯耳,到今天我们的戏剧梅花奖演员的获奖人数还是无可匹敌的,山西的戏剧繁荣也曾辉煌闪耀。但真正留得住、传得远、叫得响的优秀作品又有多少呢?带着这样的追问和观感再看山西稀有剧种的展演,心中真正被“稀有”两个字震撼。这个稀有,是珍贵的,是稀罕的,是货真价实的,它是山西古老文化的传承、延续,是一个戏剧大省的胸襟、情怀,我们有这么好的东西、这么悠久的剧种,早就应该拿出来晒晒,让天下人为之鼓掌、叫好,重新掀起对古老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追随,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6天的演出观摩在感动与温馨中结束了,9月1日我们重新收拾心情,转战山西大剧院观摩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说到舞剧《电波》,只要一百度,铺天盖地的好评就会奔涌而来。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精品,就是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大概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吧,从舞剧《电波》一面世,不管它走到哪里,都会万人空巷。同样的状况还是如约而至,剧院座无空席,好多年轻、靓丽的面孔撞击着我的视线,他们相约而行、盛装出席,让我感受到今天现代文化与戏剧的融会贯通、水乳交融,那种喷薄而出、向上向善出的美好让我潸然泪下。
  我想这样一种遇见,是美丽而不可求的。也可以说是不期而遇、是偶然拾得,却更觉得是心有灵犀。这种遇见,是传统与现代、是古老与时尚、是文化与年轻的碰撞、融合、交汇,更是戏曲春天的前奏和鸣响。
  如何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是我们每一个戏剧人的责任和使命。那么美好的稀有剧种剧目,有些还是第一次亮相在省城的舞台上,或许我们的心中会有些许遗憾和苦味,但终究是苦尽甘来、向阳而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绽放独特的戏剧魅力,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毕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猛然,我记起在观摩稀有剧种展演的时候,我身旁坐着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的身形有些胖,以至于他在鼓掌、叫好的时候,整个人和座椅都会跟着晃动,我也随着他的节奏起伏,伸出自己的双手使劲鼓掌、扯开自己的喉咙拼命叫好,他转头看向我,我们对视的那一瞬间,脸上都笑开来,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好。
  如约的美好已然不期而至,悠久的三晋戏曲文化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赵晓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7期

  • 第2023-09-16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