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676.6亿元,同比增长64.6%。为了破解知识产权“评估难”这一痛点,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建设银行规范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的“轻资本”“高成长”特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天津,全国首单专利转让和专利质押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创新业务落地东疆综保区;在湖北,重点围绕降低融资成本等关键环节发力,帮助企业获得创新红利。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等20余个省市出台知识产权融资相关细则。
在政策加持下,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68.8亿元,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增幅。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银行将加快了解和熟悉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专业性较强的无形资产,逐步构建内部评估体系,加快撬动创新“杠杆”,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记者点评:金融机构独立进行知识产权质押物评估,将有效缓解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
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