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僧楼上“码”

——河津市“基层监督治理试点村”创建工作扫描

  

阅读提示
  “嘀”,随着扫码提示音响起,手机页面弹出“数字僧楼智慧平台”,“走进僧楼”“党建引领”“共建共治”“金融助农”等功能板块琳琅满目,镇村大事小情一目了然。
  今年以来,以河津市纪委监委“基层监督治理试点村”创建工作为契机,僧楼镇举全镇之力,依托微信小程序,在河津乃至全市率先建成首个镇级数字乡村平台——“数字僧楼”,着力实现村民在网络中“晓党务”、掌心里“知村务”、指尖上“办事务”,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村级事务发展及多元治理不断深入。

“码”上办:有呼必应

  9月8日,李家堡村汾阳大道东进村主干道上,两侧新安装的17盏太阳能路灯闪亮登场,照亮了村民回家的夜,也温暖了群众的心。
  此前,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级部门给李家堡村发放若干太阳能路灯,村委会初步研究制定安装规划并将其在智慧平台“清廉村居”板块发布。之后,该村村民、乡村治理特约监督员李美红登录小程序后,对这一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村东主干道入口只安装了北侧的路灯,使得这条路照明较为微弱。出于夜行安全考虑,她随手拍下现场照片,以图文形式上传至“数字僧楼”平台李家堡村“有事大家说”板块。
  “我在平台上接收信息后,第一时间就与村委会其他成员商量并采纳这一建议,再交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万堂具体办理,办理完成后村民进行网上评价,群众满意率几乎百分之百。”李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李高朋告诉记者。
  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据悉,自4月份“数字僧楼”村级事务智慧管理平台运营以来,僧楼镇在充分激活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基层“三支力量”的基础上,择优选出20名村民担任乡村治理特约监督员,将监督“探头”前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有事大家说”板块的民情民意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依托“村民反映—书记交办—干部办理—村民评价”闭环体系,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实现19个行政村全覆盖,注册人数2万余人,公开服务事项10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300余件。
  今年6月初,过路运输车辆将北方平村某路段一高压线电杆的拉线撞坏,该村村民张改霞刚好路过此地,就将情况上报给智慧平台,不出3天就解决了安全隐患。
  “我们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智慧平台看到这条信息后,立即派我前往现场察看,发现掉落的拉线与高压线离得非常近,特别是高压线还存在绝缘层破损的情况,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北方平村党支部委员袁武清说:“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后,他们马不停蹄赶赴现场,先是对破损地方进行绝缘加固处理,再对多处线上绝缘子螺栓调整加固,确保整条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智慧平台赋能,纪检监察如虎添翼。”僧楼镇党委书记刘晓霞说,“利用这一平台,全镇19名村级纪检监察联络员,对镇党委安排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及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发展党员、各类经费收支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三重一大’事项阳光规范,持续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正规化。”

“码”上赛:比学赶超

  “艳掌村庭院巷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犄角旮旯也难觅垃圾踪迹。”
  “小张村上传题材涉及面广,不仅有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还有传递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提及“数字僧楼”平台,李家堡村党员李二鹏有说不完的话,坦言自己一有时间就在平台上观摩,借鉴吸收其他村的好经验、好做法。
  “前段时间,我在平台上看到小张村正给村民进行养老保险认证,这是我们村没有想到的,随后,我们也立即利用村里的广播进行宣传。”李二鹏说,“由于村里部分老年人从未接触过网络,难免会信息闭塞,我们村便民服务中心在加强宣传养老保险认证的同时,还不断细化完善适老服务措施,比如向大家宣传新增加公交车线路及始发时间等便民信息。”
  “码”上赛,在“比”中找差距,在“学”中补齐短板,在“赶”中干出实效,在“超”中掌握主动。
  8月1日,李家堡村日间照料中心试运行。这则消息在平台通知栏不停滚动,让北方平村党员干部眼馋心动。于是仅仅一个月,9月1日,北方平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也开始试运行。
  “当天智慧平台发出公告,就有不少村民争相咨询,长年在外工作的袁永民也给70多岁的父亲报了名。”袁武清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日间照料中心已接收100余名老人。”

“码”上通:闻声而动

  “明天瓜峪河水库放水,请村民注意安全,并做好浇地准备。”7月20日,僧楼镇政府在“数字僧楼”智慧平台通知栏发出的这条预警公告,让全镇干部群众闻声而动。
  每年夏秋之季,汾河流域支流瓜峪河河水暴涨,流经僧楼镇一半以上的村落。“地处该河段段尾的南方平村,有4家养殖场处于河流下游。之前,每逢水库放水,都需要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打电话告知提醒,既费时又费力。”南方平村党支部书记范永伟说,“今年大不一样了,他们在智慧平台早早得知消息,还给我们打电话提醒哩。”
  僧楼镇“数字僧楼”平台采用“1+19”模式,推动1个镇平台与19个村级子平台互联互通,实现镇村联动、全民参与,成为基层政策宣传落实的“传声筒”、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帮手”、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在全省开展的环保行动中,僧楼镇政府通过“数字僧楼”智慧平台发布公告,并利用综合执法板块上传发布多个违法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促进尽快整改。
  “僧楼镇是工业大镇,环保隐患比较突出。在对各村的巡视中,我们发现艳掌村有一家企业厂区内露天堆放着不少砂石,当场就下达了整改通知。”僧楼镇党委副书记许欣说,“由于该企业也时常关注咱们平台发布的消息,对违法案例警示教育入脑入心,所以整改配合度很高,很快就予以清理。”
  一“码”在手,“智”理无忧。僧楼镇以数字化为抓手,将继续完善升级智慧平台,加速奔跑在乡村治理的新赛道上……

  杨红义 柴瑜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08期

  • 第2023-10-07期

  • 第2023-10-06期

  • 第2023-10-05期

  • 第2023-10-04期

  • 第2023-10-03期

  • 第2023-10-02期

  • 第2023-10-01期

  • 第2023-09-30期

  • 第2023-09-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