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发展机遇,平定县以专业镇建设带动产业升级。
打造富硒农产品,“一方好水”带动乡亲就业致富。
绿满山城,好生态换来百姓好光景。
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平定县的富民产业。
不负绿水青山之约,平定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太行山下,书写铿锵发展足迹;
晋东大地,见证日新月异征程。
今年以来,平定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坚持一个思路,创优两个环境,打好五场硬仗”任务部署,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处处项目现场机械轰鸣,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平定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勾勒着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金秋时节,放眼平定,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产业集群 上延下拓融合发力
秋风吹拂着太行山,也吹过一片片火热的建设工地。
走进平定县张庄镇的“新能源电池小镇”建设现场,贝特瑞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前,数十名工人正在全力搭建钢结构标准化厂房;中烜(山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实验楼里,正忙着进行装修……“新能源电池小镇”正以奔跑之姿加速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电池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紧抓时代机遇,平定县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张庄镇已有的产业基础,大力推动建设“新能源电池小镇”建设,坚持以链长制、专业镇为抓手,加快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鸟瞰园区,“新能源电池小镇”规划有序。园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8座变电站,企业可以享受优惠电价;张庄镇路网纵横,公路、铁路运输便利;阳泉市碳基新能源负极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以及一大批从事石墨高温纯化研究的技术人员,为“新能源电池小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庄工业园区已有5家新能源电池企业,均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其中,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供应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国内行业巨头。
“‘新能源电池小镇’概念很广。”张庄镇党委书记王耀昌介绍说,“新能源电池小镇”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其中6000亩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4000亩用于锂离子电池产业链项目并配套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项目。
王耀昌进一步解释,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国投平定100兆瓦光伏发电、华润平定100兆瓦光伏发电等子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实现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电池小镇”建设融合发展,还有助于全县乃至全市构建清洁能源发展格局。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立足产业链,平定县不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进而激发“乘数效应”,壮大产业集群。
以“绿”为先 生态换来绿富双赢
松涛阵阵,绿浪滚滚。昔日废弃矿山,如今已是青山、金山。
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曾是平定县面积较大的废弃露天矿山。多年来,这里坡大沟深、坑塘遍布、矸石裸露、煤灰飞扬、渣土堆积、荒草丛生,不仅土地无法耕种,更成为了人迹罕至的废墟地。
实施复绿植绿工程,如何把“工业疮疤”和塌陷坑、积水区、臭水坑,变成市民休闲健身的“天然氧吧”,成为了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的重点。
10425株油松、115750株紫穗槐、6.74公顷苜蓿草……随着修复治理工程的完工,376亩农田得到有效恢复,使林、田、路、湖紧紧相连,废弃露天矿山成为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湖成景”的休闲公园。一个“路在林中、湖在景中、人在绿中、山水相依、水清地绿”的田园风光,呈现在世人面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板坪村的矿山修复恰恰是全县的缩影,绿色,已成为平定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除了看得见的“绿”,看不见的“绿”,也让平定县实现了“绿”满山城。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做好能耗双控工作,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新发展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平定县深入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依托新能源产业,努力构建多业支撑、多链互补的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截至2022年底,平定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4.54万千瓦,新能源占比达18.56%,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快速转变,为全县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不仅如此,针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短板,平定县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双向调节作用,积极打造“新能源+储能”示范项目。如今,平定县建起光伏领跑者基地,正在建设“风电+储能”项目,计划引进抽水蓄能项目,争取实现新能源从单纯发电到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并为光伏扶贫、风光互补、风电供暖、矿山治理贡献力量。
不负绿水青山之约,放眼平定,各乡镇围绕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着“绿色”之路——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张庄镇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多措并举处理秸秆,形成了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的模式,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转向大山深处,锁簧镇谷头村、巨城镇神子山村、岔口乡西头岭村、柏井镇柏木井村等地大力推动光伏项目,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让一块块光伏“蓝板板”变成村民致富的“金罐罐”;
……
如今,一幅“城市增绿、市民添福、山区造林、农民增收”的美丽平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至上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医疗惠民项目、加快县城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实施东庄净化水厂提标升级工程……
翻看平定县的民生支出账本,一串串惠民数据、一个个惠民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标注着民生幸福的新高度,也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平定县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蛋糕”更多切向民生,民生支出始终是平定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最重的那一份,这背后是平定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温度。
围绕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平定县持续深化“双减”“双培计划”,提高课后服务保障水平,同时继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撤建并举”,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争取尽快完成评梅学校建设扫尾工程、平定一中(一期)改扩建工程等;围绕稳定扩大就业创业,平定县将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同时强化就业创业平台建设,积极落实创业贷款政策,让人们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围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平定县将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同时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管理体系,持续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城乡养老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围绕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平定县不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资源扩容建设,统筹协调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分级诊疗工作,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围绕繁荣公共文化服务,平定县将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140场以上,公益电影放映5000场以上,同时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推进健身步道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平定县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管控,筑牢平安基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平定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本版文字:苏晓晨
本版图片由平定县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