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曰《油彩适意——女性视角绘画展》的油画展,于2023年8月23日至9月11日在山西省图书馆进行,所展为赵美燕女士的油画作品。其作品大致分为两部分,一则写生作品,一则静物作品。油画之外,尚有部分水彩水粉画作品。
赵女士沉浸油画几十年,抛家别口,常年游走,或求学于外,或辗转写生,终日立于画架,朝斯夕斯,未曾片刻懈怠。画作充栋,几无挪步之隙;各地展示,好评不断。做事须恒心,学艺尤如此,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除此之外,对于艺术的感觉,至关重要。
写生作品多呈现山西风光,或五台山,或太行山。笔峻色重,迎面而来的沧桑,层层堆彩,纷扰了思绪,生涩了感触,画布上的素颜,是挥笔留给往事的失忆,还是回首前尘的不堪。富有国画意味的断笔枯笔,在画布上也能形成遒然的飞白,趣也。写生面对的是即兴的此情此景,有日记般的直觉。这批画作留给人的甸甸沉重,是倾注情感后观者对它的诠释和猜测。
静物作品多呈现各色花卉。草木茂盛于壤,也华滋于画布。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草本极易附和人的心思。美感引导,偶有心得,感喟之余,即成主题,遂记录于生命乐章,成为生命意志之音符。
激情之时,颜料索性移至画布上随性调制,且笔重而劲,少而秃拙,笔笔从腕力中折出,调色板上的从容自若似乎已感迟疑不决。凡下笔,心生于手,然后方可下,若少等闲,殆亦无凭。纵横跳跃,一挥而就的不枝不蔓、珠圆玉润,是油画里的写意描述,概括扼要却能鞭辟入里,粗略纯一却能淋漓尽致。这种单线条的表现,精而造疏,简而意足,显然源自国画的经验。材料特质予人的趣味,油画版画、水墨油彩,各不相同。有时候,似与不似间,模糊也是细节,模糊里隐含的准确、隐匿的张力,使画面多出一个空间来,多出的一维延伸,恰是画面的意趣所在、思索所在。
油画因了东方式的思维,便成了具有民族性气质的画种,油画的现代性在于表达的方式,更在于表达者的思想。西方油画自照相术发明,渐已摆脱写实描真式的主流,向着东方式的艺术思维贴近过来。中国画在形的塑造上,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对作品的表现,在于得其意思所在。张彦远《论画体》所言:“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似乎也是为现代油画准备的理论。
抽象、具象、印象,三象拌合,是为独特面貌。由此呈现出的真与美,远观其势,近看有质,似与不似间,化境矣。
女性视角下的人文关怀,在赵女士的绘画里,总能浓浓渗透于画端。这种美,不免让人惆怅。寂寞之境,高蹈而恬淡,雍娴而哀艳。苍茫浩渺、寥廓无垠的时空之中,任何事情任何人物皆易碎,皆渺小,尤其那些美好的东西,更是须臾即逝、刹那即失。谁曰不然!
介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