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激情涌动的现场,机声隆隆的厂区,“拔节生长”的高楼……金秋时节,正是抢进度、赶工期的大好时节,三晋大地,处处涌动着抓项目、促发展的热潮。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纾困解难,各建设主体把抢抓项目作为强引擎、硬支撑,着力推动项目建设的数量、质量、体量取得新突破。日前,记者深入我省部分重点项目采访,见证建设者加速跑、争先跑的奋进姿态,见证全省上下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太原机场三期建设进度再刷新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高效推进,连接现有航站楼和新建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等建筑物的高架桥施工项目日前进入现浇梁施工阶段。10月9日清晨,在经历了13个小时紧张施工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范围内首联箱梁浇筑完成。
此次浇筑的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梁长60米,宽8.9米至19.2米,高1.8m,混凝土方量583.2立方米,为非对称变截面异型结构,整体采用满堂式盘扣支架一次浇筑成型。项目负责人介绍:“受交叉施工影响,施工组织难度大。为保证首联箱梁浇筑顺利进行,建设、监理、承建方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场地硬化、支架搭设、模板安装、浇筑振捣等工序施工以及消防隐患排查多次到现场监督指导,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难点排查,方案细化,完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局“十四五”机场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山西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对加快建设太原区域航空枢纽、升级山西对外开放平台具有重大意义。新建高架桥和现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连接完成后,通往机场的轨道交通网将实现互联互通,大大改善机场片区交通现状,达到立体多维、智能高效的交通疏导目标,极大地方便旅客出行。
忻州光伏电池基地建设再提速
忻州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一道新能源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几百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赶工期、齐心协力抢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运营。
一道新能源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是忻州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链的链主项目,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占地47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光伏电池生产车间、110KV变电站、动力站、污水处理站以及企业办公、食堂、职工公寓等配套设施,购置安装26条高级单晶电池生产线。项目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项目的2号厂房投产,11月底全面投产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整体移交使用方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年均纳税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作为项目承接地,忻州经济开发区建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跟班。“双节”期间,相关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划分责任、制定清单,抓安全、保质量、抢进度,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忻州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省委“两个转型”战略部署,抢抓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的历史机遇,按照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和全市八大重点产业链的规划布局,确定了光伏产业、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和新材料五条产业链条,聚力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强劲新动力。
大同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再加快
大同市把握煤电项目建设“窗口期”机会,加快推进煤电机组“上大压小”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规划布局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低排放百万机组,不断推动煤电结构优化、清洁高效发展。在全省首批加快推进重点实施的5个“上大压小”百万千瓦煤电项目中,晋控电力同热三期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晋控电力同热三期“上大压小”项目位于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洁能源园区,是晋能控股集团在大同市布局的首台百万机组。“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机组纯凝工况发电标准煤耗267.917克/千瓦时,全年平均设计发电煤耗242.282克/千瓦时,供热期热电比81.07%……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在国内同类型电厂中处于领先水平。”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他们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全流程,生产用水全部利用城市中水,同时采用国际领先的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配套建设高效湿法烟气脱硫、SCR脱硝、电袋复合除尘器和余热、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运用,实现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废水零排放,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记者了解到,项目建成后,机组年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年发电量约92亿千瓦时,民生供热面积约2800万平方米,能为当地未来城镇化建设中日益扩大的冬季民生供热需求提供坚强热源保障,也为大同这座能源之城的绿色发展再添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看似‘加减法’的‘上大压小’,实际上已产生‘乘法’的‘倍数’效应。”大同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大压小”项目能在确保电力能源可靠供应的同时,提升发电企业盈利能力,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
据了解,大同市正在加快推动包括晋控电力同热三期在内的3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力争2025年建成投产,以不断优化该市煤电装机结构,提高电力外送能力,实现绿色电力进京。
杜鹃 晋帅妮 纪元元 张志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