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轻简化栽培、收割机械跨区作业以及不同作用机理化学除草剂轮换使用不够等因素影响,小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为有效防控秋播小麦田杂草危害,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防治。
非化学控草技术。精选种子,检查其中是否夹带杂草种子。通过清洁田园、合理密植、施用腐熟土杂粪肥,以及实行麦油、麦菜轮作等措施,有效减轻伴生杂草的危害。小麦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阻止田外杂草种子的输入。
化学控草技术。采用化除策略、除草剂。旱旱轮作麦田以节节麦—播娘蒿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化学防治指标为10株/平方米,水旱轮作麦田以日本看麦娘—猪殃殃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化学防治指标为50株/平方米。
水旱轮作麦田,杂草基数大,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播后苗前,选用异丙隆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小麦田杂草2—5叶期(冬前或早春),选用唑啉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
旱旱轮作麦田,在秋播时土壤墒情好的条件下,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补”策略。小麦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后期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局部补施除草剂,选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节节麦。
旱旱轮作麦田,在秋播时土壤墒情差、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不好的条件下,杂草防控采用“一杀一补”策略。在小麦田杂草2—5叶期,或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
郭慧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