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人民艺术家力群印象

——读《延安学派的木刻诗人:力群艺术研究文献汇编》

  近日收到力群先生家人赠送的《延安学派的木刻诗人:力群艺术研究文献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装帧大气,印制精美,让我爱不释手。
  《汇编》一书可谓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包括“专题研究文献”收画家郑英锋等人的文章若干篇;“评论文献”收诗人艾青等人的文章若干篇;“口述美术史文献”收钟启元等人的文章若干篇;记述、怀念文献,收画家王琦等人的文章若干篇,其中有我写的《力群的延安情结》。
  力群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延安学派”最具诗人气质的版画家,也是对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延安学派”是力群在《鲁艺六年》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的教员和学生组成的木刻版画群体。
  1992年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力群“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力群“造型艺术成就奖”“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等终身成就奖。
  在我与力群老交往的数十年里,他永葆青春的精神和卓然不群的风采,深深地觉得力群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座丰碑,一座宝库,是我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
  力群祖籍山西灵石,原名郝丽春,因觉名字过于女性化,遂自己改名为“力群”,意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力群的前期版画大都采用西洋的明暗法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老百姓不喜欢,后期则改用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人物面部清亮干净。力群认为他的代表作是《丰衣足食图》,这是一幅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生活的新年画,之后又刻成套色木刻,因为群众喜欢带色彩的美术作品。这些都是力群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例证。
  1936年,时年24岁的力群在上海刻的《鲁迅像》,托友人、木刻家曹白寄给鲁迅先生,鲁迅在给曹白的信中说:“郝君给我刻像,感谢!”
  鲁艺是文艺工作者成长的摇篮,山西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就是在这座摇篮里成长的。
  力群是1940年1月到延安的,时年28岁,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员。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奠定了他一生为人民的艺术道路。
  当时山西一批进步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向往延安,投身鲁艺。苏光、程曼、聂云挺是鲁艺美术系的学员;贾克、石丁、李束为是鲁艺戏剧系的学员;张朴是鲁艺音乐系的学员;李古北是鲁艺文学系的学员。1941年夏天,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部队艺术学校(简称“部艺”)成立,马烽在美术班,西戎、胡正、朱东、郭沐林、董新良、孙庆华在戏剧班。此外,张一然是延安平(京)剧院的演员,杨威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
  这些从延安鲁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大都是20世纪山西文坛艺苑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作品和活动在山西文艺史,乃至中国文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西在延安的这些同志,因为多数人是普通学员,所以只有力群和张一然有幸参加了座谈会,并留下了和毛主席的珍贵合影。
  力群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版画家,而且也是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他一直没有间断过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都有可观的收获。他出版有《力群诗选》,散文选有《我的乐园》《马兰花》《晚霞集》《余晖集》,小说选有《野姑娘的故事》。评论有《力群美术论文选集》《梅花香自苦寒来》《力群美术文学评论集》。在力群老80岁高龄的时候还撰写了反映自己生活和艺术道路的自传性质的著作《我的艺术生涯》。
  2011年12月25日是力群老的生日,省文联、省美协在北京昌平为力群老百岁诞辰祝寿。他在答谢时说:“我坚持的方向就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我走的道路就是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向往延安,怀念“鲁艺”,牢记《讲话》,力群老一生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坚持不懈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他人生的归宿和总结。力群老的书斋叫“怀延斋”,怀念延安是他梦寐萦怀的解不开的情结。
  2010年冬,年已99岁的力群老,于京郊香堂村作国画《兰花》,题识:“兰草,原本生于山林之中,默默地吐香,而今来到人间为人民而吐香,诚可贵也。”
  力群老既像一株高岩青松,铮铮铁骨,傲雪凌霜,又似一簇深谷幽兰,柔肠绰态,锦心绣腹,创作了多少表现时代和人民的绘画作品和佳作美文,奉献给社会,流传于民间,芳香永继,终古不绝。

韩玉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2期

  • 第2023-10-21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 第2023-10-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