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浙江人,还是画画的,在一个偶然的时间,走进隰县紫荆山犄角旮旯的小山村。这个村子叫“岭上”,不仅是隰县黄土镇最边远的村子,也是离县城最远的地方。这里山高天气凉,一片莽苍苍。不仅外地人足迹罕至,就连本县人也不多走动。
那么,这位独到异乡作异客的江南人来这里做甚?没有原因,只有缘分。
这个缘分从哪里说起?有一年,他来灵石煤矿采风后,随在岭上扶贫的朋友顺道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一样,再也撂不下。
他看到,这里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人是淳厚的、山里的粗茶淡饭是别有味道的,生活尽管不免单调,但人们的脸上仍挂着微笑。虽说难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相比,却有着圪梁梁树林林窑洞洞的黄土高坡的奇景异俗,眼前仿佛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他喜欢上这里,每年都要来个一两回。和村里人一搭里吃喝,一搭里干活,坐摩托、乘三轮,走邻村、看风景、游古迹,人家去的地方有他的足迹,人家不去的地方也有他的足迹。他用好奇的眼光发现生活的本真——在与村民的接触中,体验生活,体察民情;与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厮守中,寻求自然的造化。时间一长,有了生活,长了精神,对岭上也有了依恋感,画稿自然就涌上心头。他那幅入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的《岭上村民会》,就来源于这里的生活实践。
这次来岭上,时当10月尽头,天气转凉,黄叶飘零。而他所在的杭州依旧青山绿水、阳光明媚。由南到北,由暖到凉,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看一看岭上的乡亲,看一看满山红叶似彩霞的隰县风光。
我们相随去了趟岭上。一进村,他像回到老家,呼老唤幼打招呼。老支书、老顾和刘老师、三哥三嫂和妞妈,还有二留和宝英,爱耍抖音的金平妈,以及那个叫旦的后生……他叫得亲切,我们跟着也热乎。碰上在地里掰玉米的刘老师和老顾两口子,让晌午到他们家吃饭。我忙说到镇上吃。他却说已经说好在三嫂家吃。三嫂炒了几个不同寻常的菜:凉拌黑芽子、辣椒肉丝炒蕨菜、土鸡蛋炒野木耳、肉丝炒鸡腿菇、炖土猪肉排骨,稀罕、稀奇、稀有。大家举箸碰杯,边吃边说,主客情谊都融进一桌浓浓的野味中。嘴里嚼着咽着,心里却在想着,这顿饭与其说是三哥三嫂招待,不如说是他和三哥三嫂一起招待。饭桌上,我忽然有了写写这位外乡人的念头。很难想象,这位清秀敏捷的江南人,这位腹有诗书字画的学者、画家,这位穿着简朴、说话和气、待人儒雅的异乡人,比起我们这些本地人来还要本地。
他是谁?他叫金临,浙江临海人,自小就喜欢画画现在仍在画画,并在江苏大学教授美术。
从他身上,我悟到一个理儿:人若爱上一个地方,就会爱上这里的一切。如同他爱上画画,先后考进几所美术院校攻读,由学士到硕士,由硕士到博士;还在国内高级研创班和国外进修,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有了名气。当然这不是尽头,如今他仍在油彩中孜孜不倦地追逐梦想,讲述充满诗意的中国故事。
他来岭上是不是可以看作人生的又一个大学,又一次进修?从一个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来看,这样说不无道理。万物的恩赐,永远是土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问的精进,离不开发现。欣喜他发现了岭上,而岭上也接纳了他。人这一生,谁不在寻找与自己灵魂契合的地方?唯有走在路上,才会有所发现;唯有发现,才会让心灵充实。对金临和岭上来说,发现和接纳是双方的默契,共享的福分。为了感恩生活的赐予,他不只是自己来,自己画,还引荐画家朋友们一起来,一起画。我看过油画家管建林画的《岭上风景》,就是叫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宁谧淳和的岭上风景,正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金临想把岭上说与人听,想影响更多的人把岭上说与人听,把这张名片亮给世人。问起金临为什么对岭上情有独钟,他说“我有一个梦。”用他在离开隰县途中写的诗里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梦,把岭上说与你听……”他说你听,岭上的故事,不只在他这位外乡人心里,也会印迹在你心里。这就是他的梦想。
王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