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隰县紫川街易地搬迁小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忙着向求职者解读就业政策和创业补贴标准,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服务中心的祁晶雪说:“为着力解决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千方百计畅通就业渠道,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力保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今年以来,隰县各职能部门、各乡镇举办多种巩固衔接活动,多措并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实行双包双联,完善工作体系。隰县探索实行县直机关单位“双包双联”制度(县直机关包村、包小区,领导联片、党员联户),县直68个单位包联67个行政村、70个片区,400余名科级干部分片包联,28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联户结对,实现结对包联全覆盖。
精准动态监测,守牢返贫底线。创新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推进、一月一落实、一月一督导“四个一”的工作思路,紧盯监测对象应纳尽纳、未消风险监测对象应扶尽扶、已消风险监测对象进退有序,深入开展动态监测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监测对象633户1638人,全部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依托主导产业,提升农民收入。立足玉露香梨主导产业发展优势,强化“三化六高”举措,在标准化生产、产学研合作、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品牌保护提升等方面持续攻坚发力,推动玉露香梨产业提质增效,持续稳定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撑。
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以“三链”“五联”模式,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全县6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36个村达到30万元以上,占比51%,最高达到100余万元。
示范带动引领,推进乡村振兴。以创建引领,以重点村、特色村、示范村为基础,全面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成果,提升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4个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创建有序推进。
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工作成效。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党员服务活动,积极投身美丽隰州建设,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合力,用“志愿红”点亮乡村“大振兴”。(李全宏 张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