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在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枫桥经验在山西”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创新发展和让人民群众贴心暖心的生动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位于桑干河畔的山阴县合盛堡乡,盛产富硒小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逐渐承担起城市化建设等任务,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合盛堡乡党委从化解土地纠纷的“小切口”入手,实践运用“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的“炕头+地头”工作法,把争议调处场所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炕头、田间地头,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走出了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善治之路。
坐上炕头:奏好纠纷化解“前奏曲”
因电线杆征地问题,数年前,合盛堡乡常兴村何大姐与邻村上小河村民丰某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一直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导致争议土地无法耕种。针对这起积攒已久的信访案件,去年以来,合盛堡乡村两级干部先后5次上门坐在炕上拉家常,耐心做工作,双方最终同意乡村两级干部提出的调解意见,达成和解。
“坐上炕头是奏好纠纷化解的‘前奏曲’,我们基层干部主动上门,盘起双腿,把土地纠纷的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炕头,和他们聊聊暖心事,就能赢得群众信赖、争取工作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乡党委书记王建家说。
“在化解邻里和家庭矛盾方面,我们主要是抓早抓小。”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宁说,“对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我们要做到小事不‘小视’,通过建立多渠道解决群众烦心事的机制办法,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具体该怎么做?张宁在工作中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走进群众家中,问清楚家长里短产生的原因,了解当事方化解矛盾的意愿;接下来要想办法弄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不能看矛盾‘表面’,要搞清楚矛盾之外的深层纠葛,只有搞清楚了,才能为精准化解找到办法。”说起化解矛盾的办法,张宁打开了话匣子。
据张宁介绍,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在一线实践中,合盛堡乡党委还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律师等有威望、懂法律、知人情的人士参与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去。通过对当事人展开“一对一”的析理释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矛盾化解率。
走进地头:打好问题解决“组合拳”
合盛堡乡西双山村是羔羊养殖大村,前些年,羊群经常从村里主街道经过,街道气味难闻,粪便污染严重。虽然有人定期打扫,但耗费财力物力不说,还收效甚微。经过乡村干部多次实地考察,决定投资3万元,在村西修建一条约300米的羊道,引导羊群从羊道经过,从而妥善解决了该村主街道羊粪污染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生活、生产矛盾,我们不能一堵了之,要想办法变堵为疏。”王建家说。
就在前不久,合盛堡乡北郭庄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确权问题引发矛盾。为有效化解矛盾,负责此事的合盛堡乡乡干部先是邀请村里德望较高的老人出面进行调解。随后组织多部门和矛盾双方一起来到地头,按照土地承包证现场丈量土地、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最终均衡划定了争议地块。
“要化解好基层的纠纷和矛盾,我们乡村两级干部就要挽起裤脚、俯下身子,走进问题所在地。”在王建家看来,只有把纠纷问题的解决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才能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公道合理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为更好地解决土地纠纷多发、易发的难题,合盛堡乡在涉及土地权益的重要领域,突出群众参与。征地全程向村民开放、请村民参与,凡是涉及土地的事情都由政府和群众一起协商,彻底打消群众疑虑。与此同时,该乡还积极向群众发放印有土地法规政策的“口袋书”,让广大群众知晓涉及土地的法律政策。凡涉及土地征用、流转、宅基地等合同条款,均在律师指导下提前制发“涉农范本”,以避免引发矛盾纠纷。
据了解,“炕头+地头”工作法推广以来,合盛堡乡共处理征地拆迁矛盾纠纷48件,全乡信访存量也降到5年来最低水平。
常治长效:解决难题建立“好方法”
在“炕头+地头”工作实践中,合盛堡乡乡村两级干部既学会了说“土话”,也学会了走“土路”,更学会了办“土事”,形成了常治长效的工作机制。
“过去,因为灌溉问题总有矛盾纠纷发生,只有将关键问题解决,才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张宁说。原来,该乡来远村村“两委”在乡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灌溉用井出水量小的问题,对村内九眼机井配套设备进行了整修更新,并公开招标理顺了发包秩序。如今,来远村的井水不仅流量大了,灌溉水价也便宜了,村民们非常满意。
针对全乡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关心关爱留守人员,合盛堡乡还组建了“爱心敬老”服务队。通过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定期开放免费“小澡堂”等志愿服务,尽最大可能解决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不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能调动更多资源去实施化解措施。采取在一线解难题,建立‘好方法’的途径,实现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的。”谈起在全县推广“炕头+地头”工作法的目的,山阴县委政法委书记田心世说。
而以推广践行“炕头+地头”工作法为契机,今年以来,朔州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先后制定出台《全市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关于贯彻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指导县区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朔州市各级党委全部建立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席会议机制,并配套建立了定期会议、动态排查、领导包联、督导检查、考评激励等制度,通过加强督导调度,细化任务举措,推进基层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本报记者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