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榆社县西马乡北山晕村的山西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看到:标准化的牛场整洁有序,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正在清理饲草的农户赵艳星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打工,一年还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挺知足。”
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晋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北山晕村肉牛养殖基地常年存栏西门塔尔良种肉牛2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1000余头,年平均出栏6000头。“公司先后带动榆社县986户脱贫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吸纳在场务工15人、临时性务工30余人。”该公司总经理许超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探索了一种政银企民保“五位一体”、企业与养殖户互利共赢的肉牛养殖发展模式,即:农户发展能繁母牛每头政府给予政策补助2000元;银行可为合作农户提供10头母牛最高25万元低息贷款;公司提供优质怀胎母牛,全过程饲养指导、技术服务和市场价保底收购;保险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肉牛养殖保险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殖积极性。
北山晕村的肉牛养殖基地只是榆社县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社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肉牛养殖作为推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实施“肉牛倍增计划”,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养牛积极性,提升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水平,榆社县今年出台了《扎实推进肉牛倍增计划实施意见》,扶持有带动能力、有合作意向、有养殖条件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对新建符合要求的标准化养殖规模50—100头的养牛场,按实际验收面积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同时,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全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发展肉牛养殖,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张鼎青是榆社县郝北镇台曲村人,在榆社县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下开始养牛,从最初的6头发展到150头,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开始养牛以来,县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就没断过,多亏了他们,我才能越干越大。”他感激地说。近年来,榆社县农商银行不断加大肉牛养殖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共授信2300万元,用信1480万元,成为当地肉牛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引擎”。
此外,榆社县还列出专项资金,采取保险补贴等办法,为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吃下“定心丸”。养牛政策险保费500元/头,国家补贴400元,农户自筹100元;商业险保费500元/头,专项资金补贴200元,公司支持200元,农户自筹100元。两项合计理赔金额25000元/头,最大限度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今年以来,我们县已投资3亿元,发展新增育肥牛、能繁母牛2万头,到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有望达到3万头,让广大农户通过肉牛养殖,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榆社县副县长张童表示。
本报记者裴云锋 本报通讯员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