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美丽山西】看,大泉山又变了样

  68年前,大同市阳高县大泉山首创“八连环”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让万亩荒山变青山。1955年,毛主席为介绍大泉山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文章亲笔写下按语,充分肯定了大泉山人治理荒山保持水土的做法和经验,并修改文章标题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68年来,大泉山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泉山城乡面貌更美丽,群众生活更富裕,绿色发展更有活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久久为功
一任接着一任干

  走进大泉山水土流失治理纪念馆,大泉山治理水土流失的历史呈现在眼前。
  一张张黑白照片讲述着大泉山曾经的荒凉和贫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1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大泉山沟壑纵横,风沙弥漫。“我们小时候,是山山和尚头,处处裂嘴沟,旱天渴死牛,雨天水土流。”86岁的大泉山村老党员张有旺说。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阳高县党员干部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掀起了一场保水土、建家园的建设热潮。
  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阳高县凝聚群众智慧,总结发展经验,形成了挖鱼鳞坑、修水平阶、建土谷坊、筑沟头埂、筑沟边埂、修引水渠、建沉沙池、建蓄水池的水土流失治理“八连环”模式,实现了“土不下坡,水不出沟”。
  水土保住了,环境变好了,粮食生产也有了保障,大泉山的生态面貌和大泉山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泉山的治理模式为其他饱受水土流失困扰之地的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可鉴之策,阳高县成为新中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发源地。
  “从‘一五’到‘十四五’,阳高县始终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毫不放松抓好水土保持工作。”阳高县委副书记、县长谢云说。
  “一任接着一任干是大泉山的光荣传统,也是阳高县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创造新成绩的根本所在。”谢云介绍,阳高县一直设有水土保持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县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共谋一盘棋,汇聚起全县水土保持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截至2022年,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7.0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73.8%,全县森林覆盖率28.6%。阳高县先后获得了“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养生(养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现在,我们这里漫山遍野绿油油,层层梯田花果树,条条翠柏林荫道,亭台楼阁景宜人,老百姓个个喜洋洋。”张有旺笑呵呵地说。

创新机制
打造水土治理新高地

  走进大泉山,山色明艳动人,各类乔木已然变黄,火红的枫叶、苍翠的松枝点缀其中。在阳光照耀下,美丽山水之间又多了一份五彩缤纷的浪漫。
  如今的阳高县,在水土保持深厚积淀的基础上,正积极构建水土保持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路径,努力打造水土保持发展新高地。
  位于阳高县城北部的守口堡村,580亩的杏树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阳高县水务局局长何昌海介绍,县里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守口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推进杏果产业做大做强。
  每年三四月份,阳高县20万亩杏花竞相绽放,或粉红如霞,或洁白如雪,把阳高县装扮得更加美丽,每年为阳高县带来3.5亿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山西巳林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坐落在守口堡村的杏果龙头企业。企业负责人王金香介绍,公司每年可就近消化杏果1500吨,产出杏酒300吨,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颜值”,也拉动了“产值”,促进了阳高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驱车行驶在百里水土保持生态旅游长廊,沿途风景如画。这条百里长廊全线贯穿4个乡镇,串联了若干个水保生态工程、历史文物古迹和休闲观光景点,每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3亿元。
  10月17日,计划总投资18.7亿元的阳高县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工,将着力培育现代化科技型、休闲型、智慧型农业新业态。作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阳高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0万余亩,总产量达45.35万吨,总产值7.4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阳高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效益正在释放。
  “近些年的水土保持主要依靠项目带动,投资是关键。”何昌海说,阳高县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防治。
  投资7000万元的杏泉峪生态园,配套治理沟道12公里;投资1.2亿元的玉安生态度假岛,配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亩;投资7亿元的佳润生态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配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亩。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县政府注资825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1.33亿元,完成沿古长城生态修复造林绿化项目2.4万亩,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接下来,阳高县水土流失治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何昌海介绍,阳高县正在规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整县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工作。
  今年6月,阳高县成立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领导组,形成依法治管、技术引领、部门协作的一体化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机制。
  尊重群众首创、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务实创新,这是阳高县水土保持成就取得的真谛。在时间的见证下,大泉山的新变化还在发生。

迟诚

事业的传承首先是精神的传承

  行走在大泉山,心中充满敬意。致敬那一段干群合力、战天斗地的光辉岁月,致敬那一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致敬68年来久久为功、代代传承的坚韧执着。
  68年来,一任接一任的当政者、一代又一代阳高人民坚持不懈治理荒山,不畏艰难创新发展。68年过去了,那个连山柴蒿草都不长的荒山荒沟变成了杨柳成林、花果满山的新家园。而大泉山这个老典型也在新时期的建设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事业的传承首先是精神的传承。大泉山只有一个,但大泉山传递出的精神已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持续治理水土流失、推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遍地开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踏石留印抓落实,坚持不懈抓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基调,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
  新时代赋予了大泉山新使命和新担当,我们更需要传承宝贵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再创新佳绩。
  我们相信,诞生于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的大泉山,注定了还要大变样子!

迟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9期

  • 第2023-11-18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5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