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劳务品牌,助力群众就业。图为第51批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欢送仪式。
零工小市场,就业大平台。图为吕梁市零工市场城中驿站服务大厅内,群众正在咨询就业信息。
赛技能,拼手艺,用技艺成就美好人生。图为第四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上选手正在认真参赛。王跃摄
零工市场成为群众就业的暖心驿站。图为群众正在吕梁市零工市场城中驿站内,向工作人员咨询就业信息。
精湛的技艺是赢得职业生涯的重要砝码。图为第四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方队。任建宇摄
让劳动者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图为吕梁山护工正在参加教学观摩,接受技能培训。
11月10日,第51批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欢送仪式在吕梁市世纪广场举行。现场,培训合格、即将上岗的723名护工整齐列队,高唱《吕梁山护工之歌》。仪式结束后,他们背起行囊,告别亲人,开启了新的职业旅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吕梁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作为新时代的重点民生工程。通过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和创建劳务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吕梁儿女走出大山,实现就业增收,找到人生价值。同时,叫响了吕梁山护工、石楼福海厨工、岚县土豆宴厨师和离石缝纫工等一大批劳务品牌。截至今年7月,吕梁市农民务工就业规模达到83.44万人,其中,通过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6万余人。
强化培训 技能傍身增强就业竞争力
10月26日,吕梁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幕。3863名参赛选手围绕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业复苏发展等需求,在运输与物流类、吕梁山护工类、餐饮服务类、社会服务类、信息与通信技术类、制造与工程技术类、结构与建筑技术类、消防类等8大类47个比赛项目上展开激烈角逐。
在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病患陪护、育婴项目赛区,参赛的157名选手个个大展身手,精湛的技艺令现场观赛的观众们深深折服。横刀纵刀、刀刀精准,斜切剥皮、灵巧娴熟,不到3分钟的时间,一盘造型精美、色泽诱人的水果拼盘便跃然眼前。而在病患陪护和婴幼儿护理的比赛现场,选手们同样是技艺精湛、动作娴熟、操作专业,赢得了现场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36岁的胡利芳来自兴县,之前曾经参加过吕梁山护工培训,去年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育婴项目中获得三等奖的她,拥有育婴员(三级)和保健按摩师(三级)技能证书。接下来,她还打算再考一个关于收纳方面的证书,让未来的职业选择再多一份技能保障。“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的职业技能、增加了就业的选择和机会,也让我更加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胡利芳赛后动容地说。
而在本次比赛中担任病患陪护赛项裁判长的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护理部副主任薛莉,在比赛结束后也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和吕梁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本次大赛分类齐全,项目涵盖的范围科学、合理。选手们的表现也都非常专业,一看就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反映出吕梁市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
近年来,吕梁市不断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持续落实《吕梁市新发展阶段“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推进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三转五化”实施方案》。自2015年9月在离石区先行试点吕梁山护工培训开始,吕梁市委、市政府逐步建立起“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五大工作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工作链条,搭建起高起点谋划、市县乡联动、高效率运转的工作格局,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等方式,选定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等6所公办院校和吕梁好大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6所民办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一体化培训就业模式。目前,已形成年培训1.2万人、累计实现就业5.3万人以上的技能人才培训规模。通过专业培训,吕梁市已经造就出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
塑造品牌 产业带动提升就业质量
“来,慢点,慢慢把身体转过来,我给您把垫子重新垫一下。”今年4月份的一天,正在医院陪护病人的49岁的石楼汉子李利平是为数不多的第一批走出大山的男护工。
一开始,作为一名男护工受到了很多客户的质疑。“客户觉得男人没有女人细心,让男的照顾病人不太放心。”面对客户的质疑,李利平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周到。每当病人休息的时候,李利平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护理手册认真学习,同时,还把每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复琢磨和研究。久而久之,周到细致、待人真诚、勤奋好学的李利平逐渐得到了家属和病人的好评。“现在我和客户的关系都处得和亲人一样,他们对我特别信任。”随着李利平在客户口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他的工资也由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了10000多元,并成为单位的金牌护理师。“客户最初选择我是因为他们信任吕梁山护工的品牌,我也要在工作中为吕梁山护工品牌增光添彩。”李利平用自信的语气说出了他的新梦想,“我将来也想开 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让吕梁山护工的品牌盛放在更多的城市。”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语气非常坚毅。
“下车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开门请注意后方来车,感谢您一路的支持与配合。”每次乘客下车时,张永利都会对乘客进行提醒和表达感谢,这是多年来做出租车司机养成的一个习惯。
“我16岁就来了太原打工,在饭店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安,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提起自己的职业经历,这位来自临县的汉子憨厚地笑笑。
开出租车虽然辛苦,但是张永利却每天都热情满满,始终以最周到和贴心的服务帮助每一位乘客。
“师傅,我要去机场赶飞机,11时40分的飞机,麻烦您能不能快点。”上午10时20分左右,在龙潭公园附近的一位乘客,提着行李箱匆匆忙忙拦下了张永利的车。
距离起飞还有1个多小时,路程20多公里。张永利很快便选择了最佳的路线,并边走边安慰乘客。“我们走滨河东路,绕到龙城大街,这一路都是快速路,而且这个时间也不会堵车,这样把您送过去大概要半小时左右,您不用担心,应该能来得及。”
“谢谢师傅,我刚才有事耽误了,出门晚了,麻烦您了。”听到张永利的安慰后,乘客也开始慢慢平静下来。
“不用着急,我以前也碰到过许多这样的情况,都能赶上,请相信我。”张永利继续安慰道。
“好的,师傅,那就拜托您了,您按照平时最优的路线走就行。”张永利的安慰让乘客的情绪更加稳定。
一路上,张永利一边细心驾驶,一边安慰乘客。10时53分,车辆稳稳地停在了机场航站楼门口。
张永利将行李箱交到乘客手中,并嘱咐道,“还有40多分钟,您赶快进去排队,祝您旅途愉快。”
“太感谢师傅了,也祝您好运。”乘客一边向航站楼奔跑,一边向张永利大声说着感谢的话。
“我们临县的哥之所以能站住脚,除了勤劳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善良和真诚。我们来自山里,非常珍惜在城里工作的机会,也愿意共同努力把我们临县的哥的牌子越叫越响。”张永利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他对临县的哥这个群体最真挚的感情。
近年来,吕梁市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强化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实现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使吕梁市劳务品牌的知名度明显提升,也为更多像李利平和张永利一样走出大山的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机会。截至今年7月份,吕梁市共培育出省级劳务品牌3个,市级劳务品牌5个,县级劳务品牌15个,共带动就业6万余人。
建好驿站 零工市场成为温馨港湾
“我们大后天要举行招聘会,将会有几十家用工企业过来参加,大家如果有找工作的需求,到时候可以到我们的驿站看看。”11月17日,吕梁市零工市场城中驿站的工作人员在一处零工人员较为聚集的马路边向大家发放传单,并宣传他们即将举办的招聘会。
“去你们那儿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你们不会骗人吧?给我们介绍成了还得收钱吧?”正在闲聊的赵德贵从零工市场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传单后,简单地扫了一眼,便开始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大家请放心,我们是政府开设的驿站,就是为了更好地给大家提供服务,所有的岗位信息全部免费。”听到赵德贵的质疑后,驿站的工作人员开始耐心地给他们解释。
“去你们那儿不自由,我们在这里能聊天,而且我们在这里待得久了大家也都很熟悉,有活儿了互相介绍,共同商量价格,没活儿的时候还能在一起聊天打牌,非常自由。”赵德贵的工友刘强山也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我们的驿站就在河对面,您现在就可以去看一下。我们那里专门设置了候工区,有桌椅、板凳,也给大家准备了扑克、象棋,还有开水房,现在冬天外边天冷,大家还能去大厅里坐着,里边有暖气,条件比这里好多了。”驿站工作人员任海军回答道。
“至于工钱,完全是你们自己去商量,我们只提供企业用工信息和联系方式,其他的都不会干预。”另一位驿站的工作人员张凯丽补充道。
“我们在这里找不到活儿可以天天来等,你们那儿也能天天去吗?”赵德贵继续问。
“我们的零工市场每天开放,你们可以天天去我们那里等,也可以把个人信息和工作意向登记在我们的表格里,如果有相关的企业过来招人,我们给你们打电话介绍。”张凯丽接着说。
“另外,就是所有在我们那儿登记的企业都是经过审核的,绝不会存在拖欠大家工资或者上当受骗的问题。而且每个月20号也会举办招聘会,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固定的工作。”针对大家的疑虑,驿站的工作人员解释得非常细致。
“那挺好呀,那我们20号的时候一定过去看看,我们打零工的还没有上过招聘会,这次也去见见世面。”在场的工友们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终于放下疑虑,表达出参加的意愿。
“放心,到时候欢迎大家前来,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在场,可以随时找我们。”张凯丽高兴地邀请在场的工友们。
据吕梁市相关部门介绍,今年以来,吕梁市加快了零工市场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截至目前,吕梁市13个县区的零工市场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并通过发放传单、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零工人员的信息搜集起来,进行更加精准和规范的用工匹配,小小的零工驿站成为越来越多劳动者就业的广阔舞台。
本版文字:黄川川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吕梁市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