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能源

一井落 百井生

——中石油煤层气忻州分公司“功勋井”创建记

  • 图为保1-3井。黄华摄

  •   11月16日,保德县东关镇西南6公里处的李贤堎村,中石油煤层气忻州分公司的保1-3井场内,4口采气井正井然有序地作业,再过两天,就是它们的13岁“生日”。13年来,保1-3井组已经累计产气达9900多万立方米,该公司天然气总量也于今年8月突破50亿立方米,实现了区块创业初期找气的新突破,成为了三晋大地千家万户温暖过冬的一道保障。

    大会战 勠力同心

      地处黄河岸边的山西保德,梁、峁、沟、壑是它的地形地貌。2011年,五湖四海的有志创业者会聚于此,开启了保德区块的“拓荒”之旅。
      那个时候,“勠力同心拼出保德速度,并肩战斗建成高产气田”的口号响彻黄土高原,工地上处处挥洒着创业者奉献、执着的热血。
      “当时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困难。保德工区的创业者们架设钻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大会战。”与保德工区一同成长起来的李立博回忆说。
      驻地位于李贤堎村的排采一队是实施会战的“先遣队”,只有不到20人。在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扛起了会战生产设备,物资运输,地面建设,物资调拨和供应,后勤食宿等重任。每天天刚微微亮,创业者便开始了一天以群山为伴的工作,直至夜幕降临,才陆续返回。
      李立博说,放眼荒凉的工区,能看到的除了偶尔飞过的几只野鸡和突然蹿出来的野兔子,就只有生产车一辆接一辆穿梭在各个山头的景象。大家的“标配”是一个1L左右的大水壶,去往更远区域的人会在吃完早餐时随身装几个馒头或者饼子,那便是他们的午饭。满身油污、浑身沙砾、鼻子里都是灰土,是那段“奋斗时光”的真实写照。
      经过创业者不分昼夜地反复勘察,最终确定了“第一口井”保1-3井的位置。开钻时,最主要的问题是道路问题,大型车辆通行困难,部分设备入场困难。
      “为保证材料、设备顺利抵达井场,我们和承包商昼夜突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靠人力把钻井设备‘拖’进井场,让设备按时就位,为正点开钻提供了保障。”谈起这口井的诞生,井下业务经验丰富的刘超不禁感慨。
      当年11月21日,保1-3井场建成投产。该井场的顺利投运,迎来了保德工区发展的“春天”。其中向2井作为该公司的“功勋井”,产气势头强劲,创造了国内中低阶煤煤层气定向井累产纪录,具有里程碑意义。

    保生产 艰苦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保1-3井很“争气”,蕴含着无尽力量的气流从井口喷涌而出……作为第一口产气“实力井”,它成了所有人重点关注的“心头肉”。
      “当时我们提出来的口号是:对待排采井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曾担任该公司排采一队副队长的钱伟说,2013年除夕夜,到处洋溢着迎新的气氛,驻地食堂为坚守岗位的人精心烹饪了几道“硬菜”作为年夜饭。菜还未上桌,就接到了急促的生产指令。
      由于保1-3井场采气井处于放空状态,压力骤降,要关闭放空进行憋压,如果处置不及时就会影响这口井后期的排采效果。产量就是保德区块的“生命线”,丝毫耽误不得,钱伟与同事们立刻奔赴现场开展憋压作业。黑漆漆的荒野,他和同事用手电筒照着井口压力表,紧盯着压力变化。
      保德冬天的夜晚温度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荒野的风像针扎一样吹得脸生疼,钱伟和同事即便是穿着棉工服,还是冷得直搓手和跺脚,哈气在帽檐、眉毛、头发上结成了霜。近4个小时的等待,等来了跨年钟声的敲响、等来了远处村落传来的鞭炮声,也等到了压力一点一点地恢复。
      “憋压等多久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调整得及时,如果压力掉成零,又得重新憋压,影响排采效果,对后期的决策也将有影响。也赶巧了,压力上来了,炮声就来了,像在庆祝我们憋压成功一样。”谈到这里,钱伟难掩激动。
      会战中,中石油煤层气忻州分公司保德工区的创业者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勇担责 再立新功

      岁月流转,物换星移。从第一口井诞生,创业者们不断总结经验,管理区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684口井的产建工作。其间,“铁娘子”赵芹始终冲锋在工程建设的最前线,每一座井场、每一段管线都承载着她的心血与付出。2012年底,该公司的保德工区拉开了区块规模生产的序幕。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张庆丰、唐志昊、张文等地质业务骨干日夜兼程,以保1-3井的研究为出发点,同时兼顾600多口井的现场排采技术方案和眼前的技术难题,经过大量艰辛的努力,建立起了适合保德区块中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的6方面配套技术系列和相应的开发模式,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技术利器”,保障了气田的持续稳产。
      曾担任该公司采气工的郝烁谈及他与保1-3井的“缘分”时,那份骄傲溢于言表。从入职起,郝烁就跟着师傅巡井、取样、测量,用脚步丈量着这个井场每一寸土地,精心守护着保1-3井长达10个年头。调整、清洁、防腐、紧固、润滑……10年中,无论是急风暴雨还是赤日炎炎,他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岗位,每一道工序都不曾落下。
      在他们的悉心看护下,保1-3井运行多年后日产气量仍保持在6000立方米以上,见证了该公司保德区块勘探开发的历史。
      2011年以来,该井接待了众多的参观者。作为该公司的兼职讲解员,杨福苗已经圆满完成了多次讲解任务。“能成为一名讲解员,我深深感到自豪,我知道保1-3井传承的是保德区块创业者建立的不朽功勋和煤层气人艰苦创业、探索创新的精神,启迪和激励着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媒体开放日,杨福苗接受采访时动容地说。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保1-3井犹如一座航标灯塔,引领着奋战在黄土高原上的煤层气人,秉承艰苦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敢为人先。他们将继续弘扬石油精神,肩负起使命责任,用智慧和汗水,为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为保障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任志霞 本报通讯员黄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6期

    • 第2023-11-25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9期

    • 第2023-11-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