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7时,盂县易地移民搬迁聚景苑的脱贫群众郝丽英早早起了床。做早饭、送儿子上学,接着,她到附近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上班。
“自从移民搬迁,出行、购物方便了,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只要五分钟,不仅儿子读书的学校更好了,我和丈夫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郝丽英说,“家里前几年就脱了贫,但脱贫没‘脱’政策,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依然能享受,干部帮扶也未‘断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贫困,已成为郝丽英家的历史;小康,正成为魏彩妮家迈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省级评估优秀等次,到作为重点帮扶县,盂县的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贯彻省、市要求,落实五级书记抓的责任体系,抓关键环节管理,抓重点工作推进,抓突出问题治理,全力以赴投身高质量做好巩固衔接工作的火热实践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步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产业就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1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0965元。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4元,同比增长5.7%;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843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这是昔日的经济社会发展洼地送来的一份喜报,脱贫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跑出了奔向生活富裕的“加速度”,跑出了“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自信心和精气神。
盂县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注重增强脱贫乡村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升脱贫成果成色,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近日,苌池镇红崖底村的蝎子养殖基地十分热闹,在基地外,村民们正在搬运喂养蝎子的饲料。“带动了300多户农户,从现在到年底,年产值我们要达到2吨左右,效益要达到200万元左右。”红崖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远卿说。
越来越多的村庄像红崖底村一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为了帮助乡亲们夯实发展之基,各地加强规划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脱贫产业提档升级。主体引领,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有机旱作,建成高标准农田18.66万亩,发展庭院经济5186户。推进秀水文化产业园、高神山农业生态园、孙家庄富硒苹果园、奕丰智慧连栋温室、益林茶酒文化等园区建设,打造1.6万亩加工型马铃薯、3000亩富硒西瓜规模种植基地,发展富硒苹果、杂粮、西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构建绿野、大寨、欢乐喝彩核桃产业链条。完善“镇村企社户”联结机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1个、国省市示范合作社68家、示范家庭农场35个,王炭咀、后元吉村壮大集体经济案例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就业帮扶和产业支撑能力发挥更强效能。盂县全面落实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技能培训补助、稳岗补助等政策。近两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均超过3800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帮扶项目占比由2021年的49%提高到2022年的68.9%。小额信贷投放1995万元,惠及401户脱贫户。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消费帮扶等行动助力增收。
稳定收入,盂县走出了“三业增收”的一条路子。坚持发展产业、稳岗就业、创新创业促增收。顶格落实省30条,结合实际创新“八加”模式,11个帮扶车间、31个龙头企业、1410家合作社带动脱贫户、易地搬迁户稳定增收。发放小额贷款1995万元。前三季度,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同比增长了15.8%。转移性收入占比22.08%,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占比78.92%,通过改善收入结构质量,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协调推动和有效衔接机制更加完善。“四个不摘”是过渡期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要求。盂县持续用好财政、金融、土地、人才、驻村帮扶等过渡衔接政策。2022年各级衔接资金投入6802万元,衔接资金绩效A等次。11个部门牵头开展16个专项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
乡村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一环。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保障。盂县近三年投入1.48亿元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今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借千万工程试点县机会,补齐设施短板,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建设和美乡村。
加速推进脱贫地区衔接乡村振兴
深秋的梁家寨乡,处处是火红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点缀于漫山遍野之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连日来,梁家寨乡第五届柿子文化旅游节在该乡椿树底村举办,通往村庄和柿子采摘园的装饰与丰收氛围,为慕名而来的游客献上一场“柿”觉盛宴。村干部细数着村庄的发展账:“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原本挂在枝头无人问津的柿子,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干部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去做乡村振兴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平稳过渡上下真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因村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保持现有政策、衔接资金、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考验着当地干部的智慧。为此,盂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好政策不走,脱贫群众就有了“定心丸”。
加大投入,激活了全面振兴的一盘棋。近三年,县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年均增长5.36%,做到资金争取、配套投入、管理使用三到位。今年以来,争取各级专项资金2.78亿元,村里拿出1.2亿元,4650万元用于乡村建设,37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2400万元用于“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储备专项资金600万元,乡村书记大比武、项目观摩亮晒拼,集体经济收入百万村40余个,十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千方百计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巩固衔接提供支撑。
队伍不断档,巩固脱贫成果就有了主力军。
选优配强乡村“领头雁”,277个村“两委”班子“六升两降双优化”充满活力。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选派68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回引“五类人才”14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开展各类培训5期1218人次。着力育好用好“田秀才”、“土专家”、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开展乡村建筑创意大赛、“盂籍盂历盂缘”活动,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中央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对脱贫地区、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是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全面小康“底色”不变的责任担当。规划引领,盂县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布局“西部粮油畜、北部果蔬旅、东部绿色生态、中南部城郊服务”四大片区,用好用活各级资金,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四纵四横一循环”道路框架基本成型,农村电商网点、教育医疗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全面优化。目前,已打造6个省级、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和2个健康乡村示范创建项目。
深化“全域党建提升年”,用好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场所等平台,“五型机关”融入机关党建,288名村(社区)书记星级化管理,319名农村“两委”主干覆盖培训,5610个微网格发力,推动“一约四会”全覆盖,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评选,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红楼和锦隆社区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花园社区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社区。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门前是平平整整的旅游公路,院子里是亮亮堂堂的平顶房,而变化最大的是家里的卫生间——干净清洁,没有异味。这让盂县孙家庄镇后元吉村村民高泽全家都觉得“终于不用羡慕城里人了!”“方便!”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难心事儿、难堪事儿。这只是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盂县坚持生态引领,全面扮靓乡村颜值。建成水神山、高城山、红面山、狐城山和秀水文化产业园等大大小小城郊公园、游园26个,秀水河、冷泉河、香河“三河”治理已见成效,成功应对汛期考验。
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投资4900余万元对龙华河沿线9村连片打造,投资4.09亿元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积极申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试点县,围绕石太高铁廊道、百里太行山水画廊、梁家寨古村宿集、太行1号主支线等项目,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铺就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新画卷,创成第七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蕴含着田野里的无尽希望。环境美,生活美,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蕴藏在背后的,是盂县干部群众共同深刻领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的战略考量,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经验做法。
“情感融入,全民参与拧成一股劲。”盂县县委书记梁海昌,今年带头跑了42个村186户,向群众问收入、问困难,问出了群众的心里话,问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问、查、盯、追”以身作则落实主体责任。带领34名县级干部两人包一乡,一人包一村,模拟考核抓整改;13名乡镇书记、27名部门“一把手”争先恐后打擂台、比干劲;237名驻村干部和313名村主要干部齐心协力,换位思考解难题,真心实意办实事,形成干部担当、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了守住不发生返贫的底线,盂县建立“一库两线四举措”工作机制,通过“三看三确保”,让村喇叭响起来,明白卡发下去,网格员跑起来,走村入户大起底,党员干部包村到户,结合重点时节、受灾摸排等,嘘寒问暖送关怀。动态监测排查到户,农户申请、干部走访、部门筛查、数据分析、社会监督。帮扶成果明白到户,一户一卡上墙,家庭成员、政策享受、收支数目一目了然,面对面算账交账,月更新、季核实、年结账,赢得群众的认可。
数据嵌入,织牢了数字治理的一张网。用好大数据,建设八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送的问题提前预警、有效解决。实现了数据说话防风险、数据提速增效能、数据管理见实效,数字赋能巩固衔接。依托数智城拓展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溯源等应用场景,搭建农产品供销直播和“智游盂县”平台,推进秀水文化产业园建设,强化县域非遗文化和特色农文旅产品宣传展示,联动合作景区、酒店、商超、车站等,让农文旅产业搭上数字化“快车道”。
欣欣向荣的农业产业、干净平坦的乡间道路、内容丰富的文化墙绘、喜迎丰收的最美笑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首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奋进曲正在仇犹大地激昂奏响。
本版文字:白雪峰 刘德君
本版图片由盂县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