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父亲的事业

  每次聊天说起“当年”,父亲都会既骄傲又得意地说,他初中刚毕业就考上了晋南财经培训班,主要是打得一手溜淌的“狮子滚绣球”算盘惊呆了招生的领导,一下子就被录取了——如果没有这个事关命运的算盘,也就没有父亲后来那段激情燃烧的信合岁月了。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农村信用社人,当时人民银行组建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队,人员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贫农协会代表、财经培训班学生组成,主要任务就是打击高利贷、活跃农村金融、扶持农业生产、解决农民生活困难。各地信用社的建立,为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希望增加投入扩大农业生产,对资金需求迫切;另一方面,连年战争,绝大多数农民已家徒四壁,生活性借贷需求也非常强烈。
  当时的农村信用社工作队就像我们共产党的军队进驻上海那样,与国内外高利贷者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
  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农村信用社赢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很快成为新中国打击高利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配合党和国家做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的有力武器,在由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自身也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中得到了发展壮大。
  当年,父亲和信用社工作队员们深入到村户调查、了解情况时全都在农户家里搭伙做饭,头一顿饭吃的是玉米糁和小米做的“杂合饭”。父亲和其他几个队员一见这“杂合饭”全都发愣了,当时担任工作队的常队长将大家喊到一旁,压低声音说:“知道你们吃不下,但大家要明白,这已经是老乡家最好的口粮了。”他指着主人吃的饭说:“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他们吃的是红薯片和野菜煮的糊糊。”父亲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穿着破衣烂衫的一家人,正围在锅台旁喝着碗里黑黑的粥。父亲就什么都不说了,悄悄地走回饭桌旁,低下头,默默地吃了起来。常队长却将自己的“杂合饭”端给了老乡,盛了一碗老乡锅里的“黑糊糊”,和老乡坐在一起呼啦呼啦地喝起来了,喝得他头上直冒热气。
  后来父亲才知道,这个常队长虽然也只有30多岁,却是个抗美援朝英雄,是个标标准准的老革命。
  常队长是父亲参加信用社工作后接触的第一个共产党人,从此,父亲便背个布兜带个算盘,从一个村子走到另一个村子、从一个农户走到另一个农户,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干一项工作时间长了,新鲜感和激情会渐渐褪去,有人会油滑,有人会倦怠,但父亲记得自己当初的承诺,对于自己这份工作,热情与敬畏始终不减。小时候我最感兴趣的是父亲拨打算盘时发出噼里啪啦的清脆声音,听到这个声音,我心里总是发痒,很想摸上一摸父亲那架宝贝算盘。
  那个布兜和那架算盘,始终跟随父亲转战南北,其实,他的那个布兜就是当地农民常用的布兜子,结构十分简单,父亲用它来装算盘、票据、工作笔记,确是方便,多年以后这辈人使用的布兜子就成了信合人“背包精神”的标志。
  父亲对孩子的教诲,贯穿着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就只有两个字:诚实。每次回家到饭点,他喜欢边吃饭边教育我们姐弟4个,而内容和主题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人要诚实、要脚踏实地。父亲做事就像他做的账一样,记得有一次结账,库存现金与账务不符,少了两分钱,他端着油灯在地下寻找、用手摸索,一不小心把头发也点燃了,最终在桌子脚下摸到了那个掉在地上的钢镚儿。多年后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不就是两分钱吗,值得熬半夜?父亲瞪着眼珠子一脸严肃地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千年的文字会说话,铁款、铁账、铁规章,这是咱信合人的立身之本,娃儿,可不敢让后人戳脊梁骨啊。他经营的账务经得了历次运动的检验,赢得了阵阵喝彩。
  有时,看见父亲的照片我就会想,父亲当时并没有传输给他的孩子们任何与课本有关的知识,然而,他却以最正确的价值观为我们的人生打牢了根基;也许他并没有能力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不能带给我们多彩的人生,但是,他把我们扶正了,他让我们不至于扭曲式生长。我们姊妹几个这大半生,未有大错、未失初心,实得益于父母的言传和身教。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给我讲的信用社的故事,伴随着他的叨叨,也早已在我的心里烙下了印记。
  春天来了。春风携带着一缕花香,悄悄地从门缝里挤进来,充盈了父亲办公的小屋里的犄角旮旯。父亲和他的算盘嗅到了春的信息,精神猛地一振,是时候让犁铧翻开沉睡一冬的泥土、让种子播入蕴含希冀的田垄了。新的一年,就是这样从忙忙碌碌中开始了。
  三月的春光在地里、在村口、在农家,在农人的驱使下拉着犁头的牛儿,会让人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为了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让每一个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户都能获得信用社的资金扶持,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路上一户不能少、一人不能丢的奋进目标,父亲代表信用社进驻坡底村的那个中午,就注意到那个有些异样的男人。在了解完村子的情况和村干部闲聊的时候,说到中午碰见的那个男人,村干部说那是梁满囤,是个疯子,他在骂春天。为什么要骂春天?父亲有点疑惑。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父亲挨家挨户熟悉情况中,听说了梁满囤的事:他的老婆是生下女儿的第二年春天跟人跑了的,而他独自养育了18年的女儿也是春天离家出走的,他连一只脚印都没有留住。这种情况,换谁也受不了。
  父亲从身上的布兜里拿出算盘,盘算着每家的种植项目、人员结构、家庭收入和信用等级。他在算盘里为农人们算出希冀、算出一年的光景和梦想,农人们开天辟地第一次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办理农户借款,就像取自己的存款一样方便、快捷。穷怕了的杨大叔手捧着从信用社贷出来的钱激动地说:俺们的信用社真实在,秋天准能满眼都是金灿灿的粮食。
  父亲活在我的概念里。概念里的父亲什么都没有留给我,更多的时候,他在我的生活里就是缺席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不着家的人,但母亲一直努力在我们姐弟几个面前维护一个完整的父亲形象。
  我们村庄位于黄河岸边峨眉岭台垣,春耕夏收,鸡鸣犬吠,是典型的北方乡村。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家分得了土地。天不亮,父亲就骑个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来回穿梭。母亲对父亲说,咱家分了5个地块,隔得远,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再说,浇地的时候人家都是把水放进地里后人随水走、水随人进,让渠水慢慢流淌,观察四周都渗了水,等这一块地浇好了才可以浇另一块地,你也要这样浇。
  春天的麦田里麦苗正在返青,倒伏了一冬的芽苗正试图立起身子。料峭的北风掠过脸颊,麦苗和泥土的清香在清冷里弥漫,看不见的热气在地里升腾。
  远处,杨大叔站在地头,给麦苗灌春水。水往地里流,从北头流向南头,远看绿色里浮起一层白雾,闪烁着就像海市蜃楼。他戴一顶泛黄的棉帽,拄着铣,高挽着裤腿,不嫌凉。头上还顶着春寒,脚下已是夏天,杨大叔从流水溅起的水珠里感知到了夏的热度。
  春天的气息太过香甜。父亲没有时间慢慢等候,信用社对农户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而他却和坡底村的那个疯子对上了眉眼,每天都要去给那个疯子进行心理理疗。他清晨扛着铁锹挖开口子,至于水深水浅、浇得均匀不均匀,就顾不过来了,所以父亲种的麦苗要么水深了被淹死、要么水浅了受旱,基本上同类地块中父亲种的庄稼产量是最低的。望着父亲飞去的背影,我学着村里骂男人不中用的话丢下一句:真是个娘们。母亲在我的头上轻拍了一下说:“你父亲是个爷们!”同时,少女般娇羞的红晕飞上母亲的脸颊。“这是男人的事业,你不懂!”母亲知道自己的男人一直在干的是信用社的大事。母亲甜甜的话语在四月和煦的阳光里荡漾,我仿佛懂得了人到中年的父母爱情,感受到了他们彼此的默契与幸福。
  父亲时不时和坡底村的那个疯子聊天,每次梁满囤都要骂春天,骂春天抛下他不知去向的女儿,手里总是抚摸着一件红花小棉袄,满眼里流露出焦虑与无奈、思念和牵挂。
  心病还得心药来治。父亲多方打听,找到了把她的父亲气成疯子的女孩的电话。她的名字叫朵朵,是个很能干的靓丽女孩。电话里她讲了好多,说她自小就跟着父亲生活,她父亲的辛苦和心酸她都理解,但在外出打工尤其是她谈对象的问题上,父女俩有了严重的分歧与隔阂。说到动情处朵朵哭着说好想她爸爸,过年要回家看看。当父亲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梁满囤时,这个疯子咧开嘴,“哇”地放声大哭……
  芒种节到了,麦黄梅熟,榴花正盛。此时正是麦子收获之时,农人们在抓紧时间收麦。父亲来到杨大叔家里,庭院里囤的麦粒像山一样,杨大叔起身端起大碗水放入一大把红糖,恳求父亲喝下去,这位朴实的农民信任、厚爱、感恩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父亲在那一刻深切地感到对农民的责任、担当、支持,是自己的分内事,他一口气喝下这大碗水,甜到心底,溢出来的都是快乐与幸福。
  又过了两个春天,过去的疯子梁满囤穿一身很体面的衣服,抱个小孙女乐呵呵地为父亲送来一包白嫩嫩的芦笋。前年他女儿和女婿回来后,听说当地政府利用黄河滩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芦笋种植基地,她夫妻二人凭借在南方学习的芦笋种植技术,申请信用社贷款承包土地15亩种植芦笋,今年的春天已采收上市。那一刻,梁满囤和父亲拥抱在一起。那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父亲真是个爷们!
  我懂得,坡底村的变化作为驻村干部的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他要操心的事,远比工作本上的记录更加琐碎。可父亲觉得,不管多苦多累,把每一件小事做实、做细、做好,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那时父亲还不是共产党员,当然一点也不影响他对党和信用社工作的热爱。这是一个青年人在践行农村信用社这个职业之后的信仰选择。
  那一年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大幅增长,存款余额年底翻了一番,到期贷款余额年底清零。年终决算结束后那一天,父亲喝醉了,在家睡了一整天。
  第二天清晨,父亲背着那个布兜和那个算盘,骑着自行车又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他双目炯炯有神,好像看到收获的梦想和农民致富的希望就在黄土路上不远的地方。
  几十年如一日,父亲为信合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父亲当年的信用社而今已变了模样,现在的农商银行已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不断打造智慧银行生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效能。新时代的信合人扛起背包再出发。
  一犁新雨破春耕,沃野千里仓廪实。父亲通过信合打开了一个链接蓬勃朝气和澎湃激情的端口——在这里,他让我可以触摸到青春的梦想、感受到拼搏的荣光。

张继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10期

  • 第2023-12-09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