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展现我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进展情况,讲述一线生态环境人“护汾”故事,协助地方政府、各个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投入到“一泓清水入黄河”这一重要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山西日报社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组织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活动。
活动邀请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和媒体记者下基层、进企业,实地走访汾河流域各县市,对“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现场、各地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典型进行宣传,对水环境生态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指导,为其“把脉开方”,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1月30日,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日报社主办的“一泓清水入黄河——专家媒体汾河流域生态行”在汾河源头忻州市宁武县正式启动。随后,专家媒体调研了忻州市在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保护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在忻州市,专家、媒体先后调研了宁武县、原平市、静乐县。在汾河源头,宁武县下大决心关停了一大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煤矿和污染企业,对汾河源头及周边的露头煤自燃明火区、煤矿沉陷区、废渣堆等生态环保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保护了汾河源头的生态环境。立足于汾河保护与芦芽山景区的长远发展,宁武县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以汾河源头、芦芽山风景区为依托,积极融入“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布局,构建“生态度假+森林康疗+运动娱乐”三位一体产品体系,发展森林运动、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宁武特色的原生态康养基地。华润电力忻州公司通过建造之初规划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厂区雨水的分流排放系统,实现了工业废水和厂区雨水全部回收,用于生产和厂区降尘、绿化。原平市的神达花沟煤业、新石能源、山西铝业用各自的方式,加大环保投入,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静乐县汾源煤业在生态环保上加大投入,建设矿井污水处理站等设施,极大地减少了污水外排。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忻州市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护水、治污、增绿、扩湿等措施,使汾河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在补给水量、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及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质常年达到国家II类标准。不仅起到保护汾河、保护和恢复汾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作用,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基地及科普教育、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湿地环保知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使湿地保护成为全民的、自觉的行为。
专家团成员认为,此次调研的忻州市3县7个生态环保现场,都能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排部署,落实各项环保政策要求,严格履行各自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努力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和污废水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有力保障了汾河上游源头河段良好水生态环境。专家团建议,忻州市应进一步挖掘生态潜力,扩大战果,通过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建设,不断改善汾河上游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让绿水青山真正产出“金山银山”。
文字:赵全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忻州市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