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颁奖现场,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莽泉佳酿”负责人张喻星和团队成员代表手捧奖杯笑容灿烂。他们在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最终摘得高职组管理创新类金奖,为我省夺得首个“振兴杯”国赛金奖。
每一分耕耘,都会有收获;每一滴汗水,都不负青春。张喻星出生在晋城市阳城县,那里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北方蚕桑之乡”的美誉。
就读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个暑假,张喻星回到家乡在一家生鲜运输公司做兼职。一次回村调研时,了解到家乡特色水果销路受限,果农只能靠天吃饭,连续几天的暴雨将很多果树摧毁,村民的投入打了水漂。“村里60多岁的王大娘无儿无女,和弟弟、弟媳生活在一起,我们去的时候她刚从地里捡果子回来,叹息连连。”张喻星回忆说,“看着大娘佝偻的背和手里精心保护的果子,我无比心酸,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帮果农,让大伙儿不再看天吃饭。”
回到学校,张喻星和几个小伙伴一拍即合,酝酿出了“莽泉佳酿”项目。“充分利用阳城县特色水资源和水果资源,酿制出男女老少皆宜的保健酒,帮助村民解决桑葚滞销问题,把特色资源打造成主导产业。”张喻星介绍。
“该项目是通过熟料高产酿酒技术,采用阳城县特色水资源以及特色水果桑葚、山茱萸、柿子等,酿制成大众都能喝的保健酒,推出季节限定果酒。并采用生态循环体系,打造从酿酒到养鱼到种植蔬菜再到养鸡的产业链,给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当地特色优质水果酿造的果酒走进千家万户。”张喻星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建立酒厂帮助村民打开水果销路,用创新型产业模式帮助村民致富,形成一批“一业富全村、一品行天下”的专业村。
“这个项目吃的是生态饭,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发展项目的同时要守护好当地环境,绝不能破坏性开发。”张喻星说。为此,团队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采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方式,从减少废物到利用废物,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载的污染。“我们专门研发了一套生态循环体系。”张喻星介绍,用酿酒剩余的酒糟养殖土鸡,酒糟可调节动物肠胃平衡,提高生产性能,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活菌,土鸡充分吸收后,可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的利用率高达95%,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还可提高鸡肉的品质。用酿酒排出的废水养鱼,不仅可以保障鱼肉的鲜美,还可以使水源得到净化。合理利用鱼池中的水种植蔬菜,也可增加收益、保护环境。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项目产品不仅通过国家机构进行食品安全认证,还通过了第三方检验,让酒品符合国内要求,甚至符合国际标准,通过全产业链的模式从源头把控品质。与此同时,酒厂建立了全程监控体系,全透明加工,让顾客可以实时关注酿酒动态,为品牌建设提供保障。对于未来市场,她说,“如今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对酒类的需求也从白酒逐渐转向药酒,而茱萸有很好的抗菌、降血糖作用,‘莽泉佳酿’将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体,以年轻群体为潜在群体,逐渐打开市场。”
张喻星对创业项目充满信心,“通过参加此次‘振兴杯’全国比赛,团队凝聚力更强了,获得金奖也让我们团队的知名度提高了,另一种程度上推广了我们的家乡。”张喻星感慨,“‘莽泉佳酿’项目能够获奖不仅因为团队的努力,更有学校的全力支持、指导老师的同甘共苦和当地村民的积极配合,这些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脚步。”
目前,“莽泉佳酿”项目已深入挖掘阳城县次营镇的桑葚资源,并建立葚天酒业有限公司。后期,他们还将持续扩大桑树等果树种植面积,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会不断地挖掘家乡更多特色水果,提升品质,加强创新,带领我们的项目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喻星相信,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梦想在前,路在脚下。
本报记者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