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平遥: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

  • 2023“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启动仪式

  • 2023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之夜”

  •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 纪念日昇昌票号创立200周年系列活动之又见日昇昌·中国文化金融平遥大会

  • 《又见平遥》十周年庆典

  •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特种邮票在山西省平遥县首发

  • “平安盛世·遥望千年”3D灯光秀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调研山西,尤其是2022年1月27日亲临平遥古城考察调研,这是平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县上下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平遥县委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指引平遥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

    抓文物保护 打造遗产保护首善地

      平遥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各级文保单位143处(国保20处、省保14处、市保3处、县保106处),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县级城市中罕见。
      保护文物遗存。投资9000万元,全面加强143处文保单位的保护。完成了20处国保数字化保护项目。修复开放了荒废近百年的平遥武庙,再现了古城“左文右武”传统建制格局。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61处因汛损毁的城墙修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229处低级别文物获得认养。
      夯实保护根基。历时3年、投资13.9亿元的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主体完工,对古城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气、消防6类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提升改造,是保护古城、改善民生的“千年工程”。
      保护古城风貌。铺开了总投资9.8亿元的古城“天面、立面、街面”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协调建筑全面整顿,对不合拍门店全面清理,对不规范行为坚决制止,留住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
      改善周边环境。在古城北边,今年投资7.5亿元拓宽改造中都路,年底前将具备通车条件,彻底解决城区雨水难排、交通拥堵的难题。在主要旅游通道建成4座人行天桥,疏通了城市堵点。在古城东边,断流多年的惠济河重新蓄水,碧水绕城,再现平遥古十二景之一的“河桥野望”。在古城南边,完成了南门游客集散中心提升改造,柳根河城区段蓄水亮化,惠济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提升改造加快实施。在古城西边,平遥古城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旅游大道转体桥顺利合龙、即将通车。投资34亿元建设了遥都商贸城。

    抓文化传承 打造晋商文化窗口地

      建设了非遗馆。全县有非遗项目13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7项、市级45项。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建成了非遗展览馆、非遗体验馆,全面展现优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成立了“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培训基地”,成立12位非遗传承大师和16位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传统技艺后继人才。
      打造了金融街。对古城西大街上现存的票号、镖局、钱庄、当铺等景点进一步提档升级,打造了特色金融街区。在日昇昌票号创立200周年之际,举办了又见日昇昌·中国文化金融平遥大会,进一步叫响了晋商文化品牌。整理完成平遥22家票号总号概述、16处票号旧址简介、147位票号人物生平简介、56处票号人物旧居简介等宝贵史料。
      复兴了文化巷。深挖古城72条古巷故事,复原具有明清特点的传统街巷文化。完成了平遥门匾文化挖掘工作,汇编了《平遥古城门匾集锦》。
      修缮了中国院。古城内现存3980处的传统院落中,院落的布局、形制、砖雕、木雕等都饱含中国传统元素,坚持“修旧如旧”理念,修缮了506处院落,冀家老宅、雷履泰故居、文涛坊等数十处院落已对外开放。
      发行了特种邮票。发行了720万套《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特种邮票,在已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邮票中,系首次以世界文化遗产冠名,展示了古城代表性建筑,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晋文化、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抓文产创新 打造特色产品展示地

      最具代表性的平遥牛肉和推光漆器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成为平遥的特色产业品牌。牛肉产业方面,总投资20亿元的平遥牛肉产业园初具规模;投资6800万元的佳味佳年产2000吨酱卤肉、投资5000万元的韦施克年产3000吨熟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平遥牛肉产业注入新动能。推光漆器产业方面,新增1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全县达到4名,占全省的2/3;《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与清华美院合作,围绕国礼设计了60多种文创产品,馈赠多国元首。此外,长昇源老字号年产2000吨黄酒项目加快实施;本地醋企设立了醋文化展示馆,讲好醋故事,发展醋产业。

    抓文旅融合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叫响文化品牌。2023年,“平遥中国年”异彩纷呈,《我们的回忆》情景表演唤醒了几代人的记忆,线上转发量突破500万次;9月19日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凸显出国际化、院校化、市场化三大特点;10月11日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的57部影片97%为全国首映。《又见平遥》是国内最具魅力的情景体验剧之一,今年已演出840场,门票收入达1.48亿元,创历年最高;文旅部今年公布《又见平遥》是国家级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全国旅游演艺精品目录,均是全省唯一。大型文化纪录片《文脉春秋》展现了20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是全省唯一入选。
      培植新型业态。焕真科技馆是文旅部确定的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试点。去年建成的汉服体验馆带动全县旅拍,今年发展到200多家。寒石美术馆成为文化新地标。古城南大街元宇宙项目加快建设,正积极洽谈北京798艺术街区等项目。
      提升旅游服务。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全面提升23个景点的安全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建设一座五星级以上的高端酒店,目前正在进行酒店设计。发展智慧旅游,搭建“平遥古城景区官方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一平台结算、一站式服务、一键式投诉。
      扩大外宣半径。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采访报道80余家,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党报党刊刊发文章,央视、新华网等官媒网媒推出报道1000余条。依托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中新社海外媒体等重要的平台,聚焦重大节展、非遗传承、传统民俗,线上点击量突破10亿+;通过外媒、外国友人眼中的平遥等宣推活动,融合“参观+体验”“讲解+互动”等形式,为打造一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讲好平遥故事。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微视频《千年古城向心而生》,获得了中宣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优秀微视频。
      截至今年11月底,共接待游客90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0%。2020年至今,连续4年,平遥古城一直在全国AAAAA级景区中排名前十。
      下一步,平遥县委将坚决落实省市要求,紧盯“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三件大事,推动《实施方案》中明确的10方面36条具体举措和4大类47项任务清单落地见效。
      一是加强古城保护。完成《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修编。投资2200万元,完成古城二级消防站建设。投资4亿元,全面完成古城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入地工作。实施一批文物修缮工程,鼓励社会力量认养保护低级别文物,险情即发即处,文物应保尽保。
      二是深挖传统文化。加快实施古城南大街元宇宙项目,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平遥博大精深的票号、建筑、民俗、吏治等文化。与中国科协对接洽谈,在平遥建设科技文化推广基地,打造明清古城活样板、古建艺术博览地、匾额文化展示区。
      三是壮大特色产业。加快牛肉标准化厂房建设,吸纳小作坊入驻,统一管理、标准、质量。推光漆器行业从材料和工艺两方面入手,分层次设计,打造高端的艺术收藏品、中端的工业产品、低端的旅游产品。提速打造古城东大街“非遗一条街”,集中展示、传承、销售137项非遗项目,发展壮大晋升油茶、永庆斋布鞋、六合泰枕头、聚泰剪纸等30余个“老字号”品牌,文化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
      四是舞好旅游龙头。在宣传、营销、刺激消费等方面全面发力,通过各类短视频公众号宣传平遥,吸引更多游客游平遥、逛山西。持续办好“永不落幕”的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加快建设高端酒店,修建一批小型停车场、运动场地、“口袋公园”,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开展旅游景区质量、服务质量、安全质量“三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未来,平遥县委将继续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晋文化、晋商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多平遥贡献。

    本版图片:梁生仁 田将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4期

    • 第2023-12-23期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20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8期

    • 第2023-12-17期

    • 第2023-12-16期

    • 第2023-12-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