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食文化发源地绵山到四十里生态一条沟,从天开红崖的峡谷柔情到秀丽石膏的巧夺天工,从醉美沁河的婉约淡远到十万亩落叶松的磅礴蔚然,从《秘境之眼》的黑鹳一家到一松九杆的世界之最……风姿绰约的太岳林区越来越亮眼。
近年来,我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以林长制为抓手,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线,深化林区景区品牌建设融合内涵,丰富区域康养旅游业态,推动太岳林区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发展,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丽画卷。
护基底拓空间
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冬日的灵空山顶,600余岁的“九杆旗”依旧苍翠挺拔。这株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油松,独树成林,一枝出土派生三枝,三又生九,恰似九面迎风招展的擎天旗帜,与千年古刹圣寿寺相守,共观时光流淌。拾级而上,静立其旁,倾听岁月故事,已成为大家游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打卡项。
跨过峦桥,沿林海小路东行,登上东钟楼。放眼望去,满山皆是百年以上的古油松,形态各异,苍劲虬曲的天然美尽收眼底。“灵空山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还有近百种中草药,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拥有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我们与沁源县合作,以灵空山为核心建立了‘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对灵空山进行全方位保护。”太岳林局办公室主任李振军说。
精准化生态资源保护一直是太岳林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他们压实局场站三级林长职责,量化局、场、站、员四级管护任务,从严执行“五项配套制度”,探索“林长+森林法官”“林长+检察长”局院、场院联动机制,实施“GPS流动巡护+定点监测+无人机巡护”综合管护,持续提升防控综合能力,全力筑牢太岳绿色生态屏障。
“七里峪夏天的景色美,冬天白雪压青松的样子更美。我每年都从太原过来拍照片。除了树,我还拍到过野兔、山鸡、猴子和褐马鸡啥的,美极了。”站在霍州市李曹镇七里峪村南沟口“红岩松”对面的摄影爱好者刘启已调好了拍摄角度。
太岳林区森林、草原、湿地齐聚,地域特色鲜明,116.6万亩自然保护地资源是林局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太岳林局要求各保护地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维持原真性、自然性不变,统筹考虑今后自然教育、游憩活动和宣教等因素,为生态旅游留足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水平保护为目标,强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建立‘空、天、地、人’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管护体系,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弥足珍贵的绿水青山。”太岳林局局长武玉斌表示。
增绿色创产品
拓展生态旅游新赛道
“你沿大运高速一路向南,开到灵石县马和乡小柏沟村附近,就可以进入景区了。在那里你不仅可以遨游山水间,还可以登高望远,观日出与云海,畅玩惊险刺激的峡谷漂流,收获多重体验!有空一定去一趟。”假期到灵石红崖峡谷旅游后,北京的媒体人刘玢玢一有机会就向朋友们推荐。
灵石红崖峡谷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景区之一,集险、秀、雄、奇、幽于一体,是一个拥有峡谷、森林、高山草甸及多样性气象景观的原生态旅游胜地。“大峡谷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有‘华北绿肺’‘天然氧吧’美誉。依托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我们将景区分为养生度假区、高山草甸区、青山乐水区、峡谷探险区和管理服务区,打造了长寿谷、爱情谷等景点以及漂流、滑雪、冰雕等项目,每年吸引25万游客。”太岳林局保护利用科科长李新茂说。
森林生态旅游是新型旅游产业。太岳林局发挥林区优势,突出林草特点,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林木,保护修复森林绿色生态景观的自然特征,打造林草生态旅游拳头产品,营造适合人们休闲旅游的自然风光与绿色生态环境。
“我们从红崖峡谷牛角鞍亚高山草甸区到花坡沿线,集中力量综合实施草原生态保护、退化草原修复、草原虫害防治、花草景观重现、草原游步道修复、草原文化宣传展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草原保护治理示范工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太岳林局营造林科科长席智介绍,“夏日漫步牛角鞍,花团锦簇,彩蝶飞舞,非常美。”
这些年林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太岳林局不断拓展生态旅游产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出森林游戏、自然教育、徒步探险、漂流、露营以及森林康养、食疗等。“这一次家门口的森林音乐节,现场特别燃,林区真是越来越时尚了。”霍州市的乐迷张艺槿一脸兴奋。
同时,林局还利用大南坪林场旧场部,统一规划布局,打造以森林深度体验、花海观光园为亮点的特色森林民宿区。如今,林局在林区推行景区、游客、居民共处共享机制,森林景区“烟火气”十足。
延产业促融合
探索生态旅游新业态
从1992年开始,太岳林局相继引入建设资金40.05亿元,修建旅游道路378.8公里、滑道2.4公里、游步道34.92公里,建设索道等大型旅游服务设施62个,并融合自然生态、乡风民俗、人文历史等打造景区。绵山主打寒食忠孝文化,红崖峡谷主打草甸,石膏山主打奇峰,灵空山主打古树,油盆峪、陶唐峪主打秀水,七里峪主打康养,兴唐寺、大南坪主打现代林业示范、科普宣教。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一个相互衔接,互为依托,综合性的“太岳山森旅大生活圈”正在形成,年接待游客最高达到200万人。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灵空山保护区更加注重拓展教育功能。该保护区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了解林草的重要载体,让学生走进林区、景区,参加自然课堂、自然观察等活动,激发更多游客主动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
抵达沁河源头,姊妹泉眼隐于奇峰立崖之底,泉水汩汩而出,清澈见底。“这里是宣教展示区,我们布设了中国湿地、山西湿地、科研监测、沁河源映像、动植物标本室、3D互动式六大板块……”山西沁河源国家级湿地公园管理局董超向游客讲解。
“哇,这么多鸟,好漂亮,还能学到这么有趣的知识,太喜欢了。”和父母一起来游玩的孔一璇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说。
在太岳林区,绿水青山已源源不断地积聚起金山银山,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林区群众享受到了绿色经济带来的实惠。借助七里峪景区,曾经贫困的霍州市七里峪村,32户村民几乎每家都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服务业,户年均收入10万元。
“我省林草生态旅游呈现从森林公园旅游为主到森林生态系统旅游再到林草全口径生态旅游的历史性转变。今后,我们将立足优势,发展以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研学、森林+露营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延伸产品,灵活开发林—草—禽—游等适宜模式,让森林旅游与林下经济完美‘混搭’,打造森林旅游核心吸引力,持续激发林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武玉斌说。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