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产业兴。
2023年12月下旬,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与粮食检验技术研究所要完成933个批次的食品检测任务,该所综合业务科负责人尚强胜说:“研究所由三家检验机构整合而成,这三家检验机构以前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合并后,不仅人员、技术、资源可以共享,好多项目做起来也容易多了。”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自2020年12月31日组建成立以来,立足公益性、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定位,以夯实四大质量基础为抓手,扎实推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深入实施“1234”工程,即“搭建一个平台”,搭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两个能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做好三个服务”,全力服务政府监管、安全底线和产业发展;“实现四个转化”,产品实验室向产业实验室转化,检验实验室向学术实验室转化,综合实验室向专业实验室转化,常规实验室向智慧实验室转化。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重塑性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高效转型与创新驱动相结合、突破瓶颈与补齐短板相结合,以技术体系、创新体系、服务体系为内容,不断提升引领型技术平台、保障型技术平台、支撑型技术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溯源链现代质量公用技术体系。
由于同类型产品的检验检测具有相似性,仪器设备相近,但因隶属不同,同一区域内同类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并存,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2020年12月,我省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药品监管等部门的22个省、市级技术机构整合成13个专业研究所,并将标准、计量、认证纳入改革范畴,组建成立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整合组建的省检中心打破行业壁垒,将22个独立运行的机构根据专业和职责进行结构性重塑,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根据各专业所任务情况,合理调配设备资源,解决设备使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了人才、装备、技术、经费、场所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在满足自身检验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向社会开放大型高端设备共享平台,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目前,省检中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8万余台件,业务范围涵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涉及工业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粮食、特种设备、纤维制品、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领域。计量方面建有10大类298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0余项检测校准能力;标准方面拥有文献馆藏16万件,标准题录库数据60万条;特种设备检验方面具有8大类68个品种的全项检验能力;产品检验方面具有118大类、2092种产品、13634个参数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是我省整体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业务领域最广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围绕“六大安全”监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省检中心统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资质优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创新“清单式”“点餐式”技术服务,推动实现了机构改革“1+1>2”的整合效果,为行政监管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技术服务。
在能力建设方面,新申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近30项,新增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等30类75种产品2510个参数的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在服务保障方面,围绕我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及“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年均完成各类监督抽检任务近2万批次,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超17万份。在服务模式方面,进一步统筹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资源优势,大力推行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打包式”服务精准发力,高标准打造19个“一领域一策”和“一站式”惠企组合服务包,进一步缩减检测时限、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整合前原检验检测机构规模较小,各机构专家型、研究型人才较少,分布零散,难以形成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成果不够。省检中心组建以后,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检,出台系列科技创新奖励激励办法,推动国家质检中心、各类重点实验室创建,各级课题项目、发明专利、科技论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以国家级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牵引培育科技创新。目前,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兽药质量及兽药残留检测实验室”、国家药监局“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实验室”已完成建设;新获批食品药品安全防控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顺利批筹,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食醋)已通过现场核查,之后将在氢能及储运装备、中药注射剂等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经过3年的改革发展,省检中心综合管理效能初现,学科体系初步形成,资源互补成为优势,逐步构建起学科鲜明、技术精湛、服务高质、支撑有力的省级综合性质量公共技术平台。
本报记者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