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以徐显秀墓的原址保护展示为主体,太原娄睿墓、忻州九原岗墓、朔州水泉梁墓壁画在此集中展示,令世人惊叹。
“我第一次进入墓室时,便被眼前的壁画所吸引。在手电筒的光亮中,但见墙壁上人影绰绰、光鲜亮丽,一看便知,墓主人的身份非同寻常,壁画的规模非同凡响。”事隔23年,聊起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曾参与该墓葬发掘的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二级文博研究馆员常一民依然兴奋不已。
徜徉在这座全国首个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内,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壁画和展陈设计,其保护和创新模式也让人称道不已。
一眼千年
再现晋阳辉煌
“山西,作为北魏、东魏和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时间与空间在这里交汇,谱写出中华文化的璀璨篇章。回望北朝,在近200年的时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在三晋大地氤氲汇聚,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大唐盛世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妙语连珠向记者讲述着山西北朝壁画的辉煌,北朝的能工巧匠将当时的故事刻绘进不同的载体而留存至今,其中的墓葬壁画越千年而熠熠生辉。山西现存的北朝墓葬壁画,其数量之巨、内涵之丰、价值之高、意义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北齐徐显秀墓葬壁画作为个中翘楚,是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北朝墓葬壁画。
时光回溯,在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期,太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手握重兵的高欢以晋阳为根据地,在此“建大丞相府而居之”。
之后,高欢以古晋阳城作为其政治、军事要地,成就了辉煌的霸业。在高洋建立北齐政权之后,以晋阳作为别都,晋阳大丞相府统领全国,负责全国的政治、军事要务,因此,晋阳在当时成了北齐的政治、军事中心,这也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两都制。
同时,以晋阳为中心城市,逐渐形成了以长安、洛阳、邺城、平城等多个大中城市为目的地的交通干线。在这里,国内国外贸易频繁,各地商人络绎不绝。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家父子对晋阳城的持续建设,使晋阳的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相互碰撞,相互吸收。
也正因如此,在已发掘的墓室中,出土了许多带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随葬品和壁画,尤其是太原徐显秀墓葬壁画、北齐娄睿墓葬壁画,以及朔州水泉梁墓葬壁画、忻州九原岗墓葬壁画,成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对于中国考古史和绘画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墓葬寻珍
壁画瑰丽纷呈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可谓是北朝墓葬壁画集大成者。通过讲解员王娜在每个展厅的细致讲解,人们对这里的壁画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显秀墓保存有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面积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是展现古晋阳“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历史地位的实物依据,是太原地区展示北朝风采的重要地标,对于展现古晋阳在民族大融合和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城市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显秀墓壁画不但是当时最高绘画水平的代表作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完整地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排场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象史料。
北齐权臣贵戚东安郡王娄睿墓规模之大,壁画之精彩,随葬品之丰富,也极为罕见。用国画大师吴作人的话来说,“使千百年来徒凭藉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流,空缺得以证实”。娄睿墓壁画填补了美术史上北朝绘画的空白,其艺术成就承汉晋而启隋唐,足以印证北朝画坛的瑰丽气象。
娄睿墓壁画最为著名的是《鞍马游骑图》,全墓壁画中200余匹马的形象无一重复,鞍马绘画的水平可谓中古巅峰,色彩之艳丽,构思和技法之精巧,令人赞叹不绝。
九原岗北朝壁画内容包罗万象,既有飞行的仙人、奇谲的神兽、疾驰的骏马,还有庞大的队列、高大的门楼,是研究北朝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其中,墓道两壁发现的《狩猎图》达70平方米,是国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墓道两壁的《升天图》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备和具有完整体系的北朝升天图像。
值得一提的是《门楼图》,它是三开间庑殿顶楼宇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故该《门楼图》意义重大,引起古建筑学界的关注。
水泉梁壁画主要分布在甬道和墓室内,总面积约80平方米。甬道内绘有门吏、仪卫和骑行仪仗队。墓室壁画分为四层,最上层的穹顶绘有《天象图》,包括银河、日、月;第二、第三层分别绘有《四神图》与《十二时图》;最下面一层为主画面,北壁绘有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左右为伎乐、侍从,东西壁分别绘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生动再现了北齐社会历史风貌。
原址保护
示范作用突出
“北齐壁画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存,保护好、传承好这样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作为一馆之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博物馆研究保护团队便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墓葬及其壁画,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徐显秀墓壁画原址保护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壁画面临的问题有空鼓、酥碱、起甲、污染,甚至局部脱落等病害。在制约原址保护的诸多因素中,解决墓室结构稳定和控制环境尤为关键。墓葬赋存环境条件方面,主要表现为降雨、灌溉、土壤水分入渗、墓室湿度大等。从壁画支撑体方面看,主要反映在墓室墙壁不均匀沉降、变形,墓道两侧裂隙发育等方面。”王江介绍,在充分分析墓道各类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保护团队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筛选出适合的灌浆材料,并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对壁画进行了加固修复,一步步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材料筛选遵循“最大兼容,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选用了具有良好可逆性和可操控性的黏结材料。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以增强其相容性,辅之以必要的添加材料和胶粘剂。
2011年,博物馆委托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对生物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完成了《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遗址生物病害防治设计方案》。次年,又在徐显秀墓上方原来搭建的简易篷布棚外围修建了彩钢板房,大大减缓了外部大环境对墓内微环境的影响,为墓内壁画的保存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徐显秀墓原址保护是中国土遗址保护的一个重要案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曾参与北齐壁画保护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汪万福感慨地说:“古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至今仍是个世界难题,国内外很多地方都曾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创造了世界墓葬壁画原址保护的一个奇迹。”
展陈设计
科技元素丰富
在全新的博物馆内,3D、AR、VR等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站在“动”感十足的《宴饮图》前,每一个人都会迷上互动墙,总要点击一下触屏,寻找壁画里丢失的乐器,并与乐伎共弹一曲;在“元宇宙博物馆”,转动手柄便可“拿”起文物尽情观赏。
第二展厅内的“惊世发现”“地下乾坤”“守望遗珍”三部分,将徐显秀墓的发现、展示、保护,通过展板、3D、AR、VR等技术进行展示;出于恒温恒湿封闭保护需要,观众无法踏足墓内近距离参观,但站在封土堆旁、戴上4K VR眼镜,1400多年前北齐权贵的生活场面便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运用数字化等先进理念打造的智慧型博物馆,开创了文物保护和展示科技创新的模式。
早早预约了参观博物馆的邓三友是位“考古迷”,尽管是第一次来参观,但让他大呼过瘾。他说:“北齐壁画博物馆确实与众不同,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动’手‘动’脚,互动性、体验感极强,特别有趣。”
“借助科技力量让壁画活起来,通过元宇宙项目、高清原址VR等数字技术,配合先进数字艺术互动装置,打造考古过程三维动画、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壁画互动、穹窿顶式环幕等沉浸式体验场景,真正以科技赋能,让墓室壁画更鲜活可触。”刘玉伟表示,我们将全力做好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等工作,以深厚文化底蕴涵养城市气质,打造极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本报记者范珉菲文/图